1976年6月9日,香港油麻地,永华电影片场。
午后的阳光毒辣得像泼在地上的热油,钢架搭建的“江湖客栈”布景台被晒得发烫,连空气都带着一股塑胶熔化的焦味。林英穿着粗布短打,腰间系着威亚钢丝,站在三层楼高的布景檐角上,往下看是铺着一层薄稻草的水泥地——这是他今天的“战场”,替当红武打明星“龙哥”完成“跳楼逃生”的戏份。
“英仔!钢丝检查好了没?别像上次阿强那样掉下来!”场务阿彪在底下扯着嗓子喊,手里拿着扩音喇叭,声音被片场的嘈杂盖得只剩一半。
原身林英咧嘴笑了笑,露出两排白净的牙:“彪哥放心,我练过的!”他从小在舅舅陈忠的“忠武馆”练洪拳,腰腿力气比一般武行足,三个月进片场做替身,还没出过差错。
导演拿着剧本跑过来,指着布景台旁边的火盆:“等会儿跳的时候,记得往火盆那边偏一点,镜头要拍着火光!”
“知道了,导演!”
威亚师过来紧了紧钢丝,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小心点,这钢丝昨天断过一次,我临时换了根细的,别用太大力扯。”
原身没当回事——武行替身的命,本就像这钢丝一样,细得随时可能断。他深吸一口气,摆出“失足坠楼”的姿势,眼睛盯着底下的稻草堆,耳边是摄影机“咔嗒”上片的声音。
“3、2、1,跳!”
导演的喊声刚落,原身纵身往下跳。威亚钢丝在头顶“咻”地绷紧,却没撑住他的体重——“嘣”的一声脆响,钢丝断了!
他像断线的风筝一样往下坠,后背先着地,稻草薄得像一层纸,水泥地的坚硬透过皮肉直接撞碎了内脏。剧痛像潮水一样淹没意识前,他最后看见的,是阿彪惊慌跑过来的脸,还有远处维多利亚港上空掠过的海鸥。
……
“唔……”
林英在一阵撕裂般的背痛中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斑驳发黄的天花板,吊瓶架子斜斜地立在床头,葡萄糖液正一滴滴缓慢下坠,针头扎在手背上,冰凉的液体顺着血管往身体里钻。
刺鼻的消毒水味混杂着隔壁床病人的咳嗽声,让他脑子昏沉得像灌了铅。他想动一下手指,却发现浑身骨头都像被拆开重装过,稍微用力就疼得冷汗直冒。
陌生的记忆碎片在脑海里炸开——
这具身体的主人也叫林英,16岁,香港本地人,半年前父母从旧金山乘泛美航空航班回港,遭遇空难,连尸骨都没找全,只留下8万港币的航空赔偿金,由舅舅陈忠代为保管;舅舅是油麻地“忠武馆”的馆主,练了一辈子洪拳,没什么钱,却把原身当亲儿子养,从小教他扎马步、练腿法;三个月前,原身觉得总靠舅舅养着不是办法,托武馆的师兄找关系进了永华片场做武行替身,日结20块港币,想攒钱给舅舅换个大点的武馆。
今天这场跳楼戏,是原身接的“大活”,能拿50块,本想做完这单给舅舅买瓶好酒,却没料到威亚钢丝被威亚师偷工减料换了细的,直接摔成了重伤——医生说,脾脏破裂,内出血严重,送医时已经没了呼吸。
而他,来自2024年的沪上金融从业者林英,连续三天熬夜盯美股和黄金期货,最后猝死在电脑前,一睁眼,就钻进了这具16岁的、濒死的武行替身身体里。
“英仔!你醒了!”
病房门被猛地推开,一个穿着灰色唐装、满脸胡茬的中年男人冲进来,头发上还沾着武馆训练用的滑石粉,正是原身的舅舅陈忠。他几步冲到床边,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握住林英的手腕,眼眶通红得像熬了几夜:“医生说你差点就救不活了……那个威亚师和道具组的杂碎,我已经带武馆的兄弟去找他们算账了!”
林英张了张嘴,嗓子干得像砂纸摩擦,只能发出微弱的气音:“舅舅……钱……”
陈忠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从怀里摸出一个皱巴巴的牛皮纸信封,塞进林英枕头底下:“放心,片场老板怕事情闹大,赔了2万港币工伤费;你爸妈那笔8万赔偿金,我一分没动,都存在汇丰银行,存折在信封里。医生说你得休养至少半年,这半年不用去片场遭罪了,舅舅养你。”
2万+8万=10万港币。
林英的眼睛骤然亮了,后背的剧痛仿佛都减轻了几分。他太清楚1976年的10万港币意味着什么——油麻地唐楼月租200块,一碗云吞面3块5,普通工厂工人月薪不到500块,10万足够在旺角买一套30平米的小公寓,或者在股市里撬动一笔足以改变命运的本金。
更重要的是,他脑子里清晰地浮现出原身藏在枕头下的一个蓝色硬壳笔记本——那是原身的“宝贝”,闲时总躲在武馆阁楼里翻,林英融合记忆时才知道,里面记的全是股市信息。
原身虽然是个武行,却心思细,片场场务阿彪喜欢炒股,每天收工后总在茶水间侃股市,原身就把阿彪说的“内幕消息”、报纸上剪下来的股市评论,全都记在笔记本里。其中最显眼的,是几行歪歪扭扭的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