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王元年(癸丑年,公元前368年)?
齐国攻打魏国,夺取了观津(魏地名)。
赵国入侵齐国,夺取了长城(齐地名)。
周显王三年(乙卯年,公元前366年)?
魏国和韩国在宅阳(地名)会面。
秦国在洛阳(周王室所在地附近)打败了魏国和韩国的军队。
周显王四年(丙辰年,公元前365年)?
魏国攻打宋国。
周显王五年(丁巳年,公元前364年)?
秦献公在石门(地名)打败了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周显王为此赏赐给他带有华丽刺绣图案的礼服(表示嘉奖)。
周显王七年(己未年,公元前362年)?
魏国在浍水(河流名)打败了韩国和赵国的军队。
秦国和魏国在少梁(魏地名)交战,魏军大败;秦军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孙痤。
卫声公去世,他的儿子成侯速即位。
燕桓公去世,他的儿子文公即位。
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孝公即位。(此时)秦孝公二十一岁。当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之间还有十几个小国。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修筑了长城,从郑地(地名)沿洛水向北直到上郡(魏地名)。楚国占有汉中,南面有巴、黔中等地区。它们都把秦国当作夷狄(野蛮人)看待,加以排斥,不让秦国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秦孝公因此发愤图强,广布德政,整顿内政,想要使秦国强大起来。
周显王八年(庚申年,公元前361年)?
秦孝公在国内发布命令说:“从前我们的祖先秦穆公,在岐山、雍邑之间修德行武,向东平定了晋国的内乱,以黄河为界(划定疆域),向西称霸戎狄,开拓疆土千里,周天子赐予他方伯(诸侯之长)的称号,诸侯都来朝贺,为后世开创的基业非常光辉美好。不幸后来经历了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在位时的动荡不安,国家内有忧患,无暇顾及对外事务。三晋(韩、赵、魏)攻占了我们先君拥有的河西土地,这是莫大的耻辱。献公即位后,镇守安抚边境,迁都到栎阳(秦地名),并且准备向东征伐,收复穆公时的故土,重修穆公时的政策法令。我思念先君的遗志,常常痛心疾首。宾客群臣中,如果有能献上奇策妙计使秦国强大的人,我将封他高官,赐予他土地。”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听到这个命令后,就向西来到秦国。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庶出子孙,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曾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知道他的才能,但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恰逢公叔痤病重,魏惠王前去探视,问他说:“您的病万一有什么不测,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理呢?”公叔痤说:“我手下的中庶子(官名)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您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魏惠王沉默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您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到别国去。”魏惠王答应后就走了。公叔痤召见卫鞅道歉说:“我是先君主后臣子,所以先为君主谋划,然后再告诉你。你一定要赶快逃走了!”卫鞅说:“君主既然不能采纳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采纳您的话杀我呢?”最终没有离开。魏惠王出来后,对左右侍从说:“公叔痤病得太重了,真可悲啊!他先让我把国家大事交给卫鞅,接着又劝我杀掉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卫鞅到了秦国后,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得以求见孝公,向他阐述了富国强兵的方法。孝公非常高兴,便和他商议国家大事。
周显王十年(壬戌年,公元前359年)?
卫鞅想实行变法,秦国人不高兴。卫鞅对秦孝公说:“对于普通百姓,不能和他们讨论开创基业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果实。讲求高尚道德的人不迎合俗流,成就大功业的人不和众人谋划。所以圣明的人,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旧的制度。”大夫甘龙说:“不对。按照旧法来治理,才能使官吏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卫鞅说:“平庸的人安于旧俗,学者们沉溺于书本知识,让这两种人来做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能和他们讨论旧法之外的事情。有智慧的人制定法规,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法;贤能的人变更礼制,无能的人只会拘泥旧礼。”秦孝公说:“说得好!”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秦国官职名),终于制定了变法的命令。(法令规定:)百姓按五家一伍、十家一什的保甲制度组织起来,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其他各家必须告发,否则连坐同罪;告发奸恶的人与斩杀敌人首级者同赏,不告发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罚。立有军功的人,按规定标准授予爵位。私下斗殴的人,按情节轻重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耕田织布(本业)的人,如果生产的粮食布帛多,就免除其本人的徭役赋税。从事经商营利(末业)以及因懒惰而贫穷的人,一经举报,就把他们的妻子儿女收为官奴。王室宗族没有立军功的,就不能列入贵族名册。明确区分尊卑爵禄的等级,各等级按规定享有相应标准的田宅、奴婢、衣饰器物。有功劳的显赫尊荣,没有功劳的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赫荣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