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雕花窗棂,在《大明社会分析》手稿上投下斑驳光影。我握着狼毫的手微微发颤,墨迹落在"上层阶级内部矛盾"的标题下,恍惚间与现代课堂上用全息投影剖析历史矛盾的场景重叠。作为苏维埃国际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我不仅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还教授《中国近代史纲要》与《大明历史学》,曾耗费数年心血撰写《大明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研究学》,对朱元璋与淮西集团矛盾、藩王与百姓对立等问题有着深入研究。正因如此,我太清楚这些矛盾将如何撕裂这个王朝的未来。
"长公主,魏国公府递来帖子,邀您明日赏花。"翠玉的声音打断思绪。我看着请帖上烫金的云纹,指尖不自觉摩挲着边缘凸起的暗纹——那是淮西集团特有的徽记。徐达虽为人谨慎、对皇权忠诚,但集团中以李善长为首的文臣与蓝玉这样跋扈的武将,才是真正令皇家忌惮的存在。在现代研究中,我曾通过大数据建模推演过淮西集团的权力扩张曲线:当他们掌控六部半数官员、把持全国三成税赋时,与皇权的冲突便如干柴烈火,一触即发。这与我在论文中分析的"统治阶级内部利益争夺"如出一辙——即便个体忠诚,庞大集团的利益诉求也会与皇权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次日在魏国公府,九曲回廊间飘来桂花酒香。李善长之子李祺摇着湘妃竹扇,看似随意地将话题引向新政:"长公主推行均田令,怕是动了不少人的根基?"他身后屏风上的《溪山行旅图》突然被穿堂风掀起一角,露出背后用朱砂绘制的土地兼并示意图,那是我命锦衣卫秘密绘制的证据。我举起茶盏轻抿,茶汤映出对面武官们按在剑柄上的手:"不过是让耕者有其田,效仿先朝均田制罢了。"话落,席间银针落地般寂静。回宫后,密报显示淮西集团名下田产通过强买强卖、隐田瞒税,已占据应天府半数耕地,更与江南世家通过漕运、盐引结成利益同盟。他们甚至控制了多个州府的税吏,将大量赋税截留中饱私囊,这印证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大明,这些勋贵与豪族就是最贪婪的资本代言人。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利益网络,我暗中启动了"织网计划"。安排二十名精干的锦衣卫,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潜入淮西集团和江南世家的各个产业。一组伪装成账房先生,进入李善长家族开设的钱庄,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仔细核对每一笔银钱往来,发现他们通过钱庄进行大规模的洗钱活动,将非法所得合法化;另一组扮作码头苦力,摸清了他们漕运线路上的偷税漏税节点,原来他们与市舶司官员勾结,对运往海外的货物只申报实际价值的三分之一。这些情报被源源不断地送到我的案头,为后续的反击积累了关键证据。
武将与文官的矛盾也在悄然发酵。洪武四年的蝉鸣格外刺耳,常氏有孕的消息令我紧绷神经。在现代课堂上,我曾用时间轴配合三维地图还原靖难之役的导火索:常氏难产而亡,蓝玉失去至亲外戚的倚仗,武将集团与文官集团的权力天平瞬间倾斜。如今我每日命医女记录常氏的饮食起居,将现代营养学知识转化为古法调养方案,甚至派人寻找珍贵的高丽参来增强她的体质。朝堂上,当我提议设立"军事参议府"时,蓝玉的铁拳头重重砸在丹陛石上:"那些酸儒懂什么行军打仗!"他铠甲上的龙吞口泛着冷光,而文官班列中刘基抚须微笑,袖中藏着我连夜撰写的《边防策要》。这种矛盾的激化,正是我需要的"动态平衡"——就像马克思论述的矛盾对立统一,唯有让文武互相掣肘,才能避免一方独大威胁皇权。
我安排了专门设内厂女官,密切关注武将和文官集团的一举一动。他们定期汇报两个集团的重要会议内容、人员往来情况。有一次,探子发现蓝玉在府中秘密会见了几个江湖人士,这引起了我的高度警觉。经过一番侦查,原来蓝玉是在招募死士,意图在未来的权力争斗中占据主动。我将这一情况详细记录,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一信息来维持权力平衡。同时,我也在文官集团中培养亲信,让他们在朝堂上适时提出有利于稳定局势的建议,巧妙地引导舆论方向。
后宫的争斗同样暗流汹涌。马皇后的咳嗽声在坤宁宫回荡,药香中混着血腥气。贵妃近日频繁宴请大臣家眷,宴会上的鲛绡帐后,藏着江南世家送来的密信。我安排女官以教习刺绣为名打入其阵营,在胭脂盒夹层里发现密信:"若皇后不讳,当扶幼子承大统,江南赋税可增三成。"这让我想起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分析的后宫政治:封建王朝的内廷从来不是单纯的情感场域,而是前朝势力的隐秘战场。更令人警惕的是,贵妃兄长在应天知府任上,正暗中阻挠均田令的推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