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全感原型测试中那诡异的、未经授权的数据写入请求,像一颗微小的沙砾,落入了“灵境”项目精密运转的齿轮中。沈渊带领的“静默守卫”小组对此进行了彻夜分析,最终将其暂时定性为“世界引擎底层算法在极端感官数据输入下产生的、不可预测的混沌行为”,加强了监控和防火墙,但更深层的不安已然种下。
然而,项目的整体成功远超预期。林小雨那声“真的感觉到了!”的惊呼,如同一声号角,宣告了一个全新纪元的序幕正在拉开。在严格的安全规程和“归来锚点”协议的保护下,“灵境”项目开始向书院内部有限的、经过严格筛选的学者和“深蓝少年班”成员开放阿尔法测试权限。其目的,不再是测试技术极限,而是探索这个“第二现实”究竟能在学习、科研与社交中,爆发出怎样的能量。
学习之境:梅林老爷子的几何狂想
梅林老爷子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对虚拟世界的娱乐性毫无兴趣,却对林见鹿提到的“用身体体验高维几何”着了迷。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他戴上“全感织网”设备,选择了一个名为“拓扑游乐园”的定制环境。
当他“进入”的瞬间,惯常的办公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空间。地面是流动的克莱因瓶表面,天空是不断变换连接方式的庞加莱猜想球面。他可以用“手”直接触摸莫比乌斯带的单侧曲面,感受其无限循环的诡异;可以“走”过一条看似笔直、却最终回到原点的七维超立方体展开图通道。
“上帝啊……这……这太美妙了!”梅林的声音在虚拟空间中颤抖,他像个孩子一样,在那些抽象的几何结构中奔跑、触摸、甚至试图用虚拟粉笔在上面演算。以往只能在脑海中艰难想象的复杂拓扑关系,此刻以可感知的形态呈现在他面前。在一次尝试穿过一个模拟的“虫洞”结构时,他福至心灵,突然对某个困扰他数月的、关于时空奇异点连接的数学难题,有了一个全新的、极其直观的猜想!
“快!记录!送我出去!我要把这个想法写下来!”梅林激动地大喊,几乎忘了该如何调用退出指令。当他在现实中的白板上,将那基于身体体验得来的灵感飞速转化为数学符号时,他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他知道,有些突破,或许只能诞生在这样的“第二现实”之中。
科研前线:等离子体的“触觉”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名为“金乌之心”的模拟环境中,陆知行和几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科研体验。
他们“站”在按比例缩放的“金乌-阿尔法”装置内部,周围是汹涌澎湃、散发着亿万度高温(模拟视觉和能量感,无真实热量)的等离子体洪流。通过“全感织网”接口,他们不仅能“看”到磁力线的分布,更能用一种近乎直觉的“触觉”,去感知等离子体湍流的微妙压力变化和能量密度的梯度。
“这里!磁场在这里有个细微的褶皱,像布料打了个结!”一位资深物理学家惊呼道,他的虚拟手指划过一片看似平静、实则暗藏不稳定性的区域,指尖传来类似触摸丝绸褶皱的微妙阻力感,“传统传感器根本捕捉不到这么精细的结构!”
陆知行则闭着眼,完全依靠那种综合性的“体感”反馈,去理解整个约束场的整体态势。“就像……用手握住一团狂暴的水流,”他喃喃自语,“你不能硬来,要顺着它的‘脾气’,在关键节点轻轻引导……” 他下意识地调整了几个虚拟控制参数,只见那片区域的湍流肉眼可见地平复了许多,能量约束效率的数据立刻向上跳了一格。
这种基于“触觉直觉”的调控方式,其效率和灵感迸发的速度,远超以往对着屏幕和数据曲线的苦思冥想。他们不是在计算等离子体,而是在“抚摸”和“对话”。
社交新维:星空下的思想市集
而在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被称为“星河茶座”的社交环境中,展现的是“灵境”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这里的物理规则被设定为低重力,无数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平台悬浮在无垠的星海之中。帕洛玛·陈、哈桑·阿里、埃琳娜,以及几位来自艺术和心理学领域的学者,正以一种极其舒适的姿势(有的甚至飘在空中)聚在一起。他们中间悬浮着一个不断变化的、由集体意识贡献概念而实时生成的全息思维导图,主题是关于“共生意识与文明演化”。
在这里,交流不再是线性的语言序列。当哈桑描述黏菌网络的集体智慧时,他可以将那种信息流动的模式直接可视化为一片闪烁的、脉动的金色网络,供他人“感受”;当帕洛玛阐述某个哲学概念时,她可以调用星云的诞生与湮灭的意象作为背景,增强其感染力;埃琳娜甚至可以直接将她设想的某种新型能量场拓扑结构,像捏橡皮泥一样在空中构建出来,让大家“亲手”调整和批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