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负责拼接丝帛的吏员捧着铜盘奔进来,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将军,拼接好了!大部分碎片都对上了,只是…… 只是内容太过骇人!”
王翦起身走到案前,只见拼接完整的丝帛铺在案上,约有三尺见方,暗红色的字迹虽因油脂浸泡有些模糊,却仍能辨认出大致内容。开头便是 “燕丹泣血与六国书” 七个大字,字迹力透丝帛,可见书写者当时的悲愤。其后列明了燕、楚、赵、魏、韩、齐六国残余势力的联络暗号、起事时间与集结地点:燕国旧部在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赵国遗民藏在代郡的雁门关,楚国残兵散于淮水两岸…… 约定待扶苏在北方举事,以 “荧惑入秦” 为号,六国便一同响应,共灭暴秦。
“扶苏……” 李信倒吸一口凉气,手中的佩剑险些滑落,“这些反贼竟想拉拢扶苏公子谋反?可公子向来忠顺,去年还主动请缨去上郡监军,怎会与六国反贼勾结?”
王翦没有回话,目光死死盯着丝帛末尾的落款。那里除了燕丹的阴文印章,还有一个模糊的芈氏图腾,纹路曲折如蛇,与他玉佩上的纹样如出一辙。昌平君!他猛地想起那个在秦楚之间摇摆的贵族,想起他当年在郢城竖起的反秦旗帜。看来昌平君不仅知晓扶苏的身世,还早已联络六国,将扶苏视作推翻大秦的旗帜 —— 毕竟,一个流着楚国王族血脉的秦公子,足以动摇大秦的根基。
“把烛火挪近些。” 王翦突然说道,目光仍未离开丝帛。
亲兵将青铜灯台挪到案边,暗红色的烛火舔舐着丝帛边缘,原本模糊的字迹竟渐渐清晰起来,那些被油脂覆盖的笔画慢慢显露,像是有无形的手在描摹。更诡异的是,在丝帛左下角的空白处,随着温度升高,竟慢慢浮现出一行新的血字,颜色比周围的字迹更深,像是从丝帛深处渗出来一般,笔画扭曲如蛇:“亡秦者,武也。”
“亡秦者武?” 李信失声念出,声音因震惊而变调,“这‘武’指的是谁?是扶苏公子麾下的武将?还是楚地隐藏的某个将领?难道是……” 他突然顿住,目光中满是难以置信。
王翦的指尖冰凉,仿佛坠入了冰窖。他想起项羽离去时的背影,那少年穿着粗布短褐,却掩不住一身的锐气,腰间挂着项燕的佩剑,眼神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他想起项氏一族世代相传的勇武之名,想起项燕在蕲南之战中以弱势兵力追击李信二十万大军的壮举。项羽名籍,字羽,虽不直接带 “武” 字,可楚人口中的 “羽士” 便是武士的别称,而项氏一族的族徽,正是一只展翅的武鹰。难道燕丹早在三年前,便已预见项羽会成为亡秦的关键?
“将军,外面抓到个形迹可疑的人!” 帐外突然传来亲兵的喝声,打断了王翦的思绪。
两名亲兵押着一个身着黑衣的少年走进来,少年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腰间挂着半块青铜符牌,上面刻着燕国的玄鸟图腾。他看到案上的血书,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身体剧烈颤抖起来,却仍死死咬着嘴唇,不肯说话。
李信上前一把扯开他的衣襟,露出胸口刺着的黑色 “燕” 字纹身 —— 那是燕国宫廷密探的标记,用特制的墨汁刺成,入水不褪。“说!这血书上的‘武’指的是谁?你们这些反贼,还藏着什么阴谋?” 李信拔出佩剑抵在少年咽喉,剑刃已划破皮肤,渗出一丝血珠。
少年咬紧牙关,闭上眼睛,一副宁死不屈的模样。可当他眼角的余光瞥见王翦怀中露出的芈氏玉佩时,突然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猛地睁开眼,声音嘶哑地喊道:“是项燕的孙子项羽!太子丹当年在易水河畔便说,楚地项氏有扛鼎之力,他日必能亡秦!这血书的烛芯,本是要送到项氏旧部手中,让他们辅佐项羽起事的!”
王翦心头巨震,仿佛被重锤击中,后退半步才稳住身形。他放走项羽,本是想借其联络蒙恬,让蒙恬知晓扶苏的身世,辅佐扶苏稳定北方,却没想到竟亲手放虎归山。那少年口中的 “亡秦者武”,分明就是指项羽!燕丹在刺秦之前,便已布下这盘大棋,将六国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尚未成年的楚地少年身上。
“还有什么?” 王翦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他能感觉到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几乎要冲破肋骨。
“太子丹当年刺秦前,便已派密使联络六国,用血书传递盟约。” 少年眼神涣散,似是在交代遗言,又像是在诉说一个埋藏已久的秘密,“这烛油里混了荧惑星砂,是楚巫用陨铁磨成的粉末,遇热便能显现秘语。楚巫说,荧惑主兵灾,这血书现世之日,便是大秦灭亡之始…… 我们这些密探,就是要在破城后将红烛送到各国旧部手中,可没想到……”
他的话还没说完,突然七窍流血,身体软软地倒在地上,没了气息。亲兵上前检查,发现他牙齿里藏着一枚蜡丸,蜡丸已破,里面的剧毒瞬间发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风骨:王翦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