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 —— 喜倒吸一口凉气,浑身的血液几乎凝固。这个名字他在军中的通缉令上见过,是昌平君旧部的核心人物,去年在淮南起兵反秦,杀了三个县令,至今仍在逃,朝廷悬赏千两黄金取他的首级。若织鲛绡的工匠是项伯,那徐福船队的船帆用料,岂不是早被楚地反秦势力渗透?
程邈继续说道,声音压得极低:“徐福第一次东渡时,带了三百名楚地工匠,说是擅长造船。当时博士淳于越就反对,说楚人怀恨灭国,恐有异心,可陛下信了徐福的话,还赐了黄金百镒,说‘方士求仙,当不拘国别’。” 他指着帛书上的朱砂字,“你再看这字迹,用的是丹砂和虫胶混合的墨,虫胶是楚地特产的‘枫香虫’熬制的,寻常官府用的朱砂墨是用松脂调和,没有这么鲜亮的色泽,遇水也会晕开,可这墨......” 他说着,蘸了点米酒滴在帛书上,朱砂字果然丝毫未变。
就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马蹄声,由远及近,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喜迅速将帛书塞进柴堆深处,用几根干柴盖住。赵佗掀开烽燧的小窗望去,只见一队黑衣人手举火把,正沿着长城巡逻,火把的光芒照亮了他们腰间的青铜令牌,上面刻着 “中车府” 三个篆字 —— 竟是赵高的人!
“他们怎么会来雁门?” 喜压低声音,几乎是贴在赵佗耳边说。中车府是负责皇帝车马的机构,赵高的亲信怎么会跑到边境来巡逻?
程邈的脸色更白了,嘴唇颤抖着:“上月就听说,赵高派了亲信来边境‘巡查烽燧’,实则是在监视蒙恬将军的动向。陛下近来身体欠安,赵高怕是想趁机铲除蒙将军,掌控兵权。这帛书要是被他们发现,咱们都得被当成叛党,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火光渐渐远去,马蹄声消失在风里,储物间里的三人却浑身冰凉,像浸在冰水里。喜突然想起上月汾水沉船的事 —— 当时他听路过的驿卒说,汾水下游捞起一艘春秋古船,里面藏着数千把秦弩,全是赵高的义子赵成监造的,却不知为何沉在了江底。如今赵高的人又出现在雁门,再加上这关联徐福与楚人的密信,一张巨大的阴谋网似乎正在边境铺开,而他们三个小小的戍卒,就像网中的鱼,随时可能被吞噬。
【三:炭火烤显楚魂语】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透,烽燧外突然响起急促的铜锣声,韩颓的吼声穿透晨雾:“全体戍卒集合!清点兵器,核查口粮!”
喜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 帛书还藏在储物间的柴堆里,一旦被搜出,后果不堪设想。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那里还残留着帛书的触感,滑腻而冰冷。
赵佗也慌了神,手脚不停地整理着衣襟,突然眼睛一亮,凑到韩颓面前躬身说道:“尉史大人,昨日捕获的野雁还没处理,那雁肉放久了会坏,不如让喜去收拾干净,给弟兄们改善伙食?也好让大伙儿有力气值守。” 他说着,偷偷给了喜一个眼神。
韩颓不耐烦地挥手,显然没把这当回事:“快去快回,半个时辰后点卯,谁要是迟到,军法处置!”
喜如蒙大赦,转身就往烽燧跑。刚冲进储物间,就见程邈已候在那里,手里拿着个陶瓮,瓮口用麻布封着:“把帛书放进这里,瓮里是石灰粉,能隔绝湿气,就算被搜查到,也只当是储存的干粮。” 喜依言照做,小心翼翼地将裹着帛书的麻布塞进陶瓮,埋在石灰粉深处,又在瓮口撒了把麦麸,看起来与其他储粮的陶瓮别无二致。
刚收拾完,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两名亲兵拿着名册走进来,挨个清点兵器和粮食,目光扫过墙角的陶瓮时,喜的心脏几乎要跳出喉咙。好在亲兵只是踢了踢灰浆桶,便转身离开了,临走时还嘟囔着:“这破烽燧,除了沙子就是灰,能有什么值钱东西。”
清点结束后,三人再次聚在储物间。程邈盯着陶瓮,突然说道:“这帛书不对劲,寻常密信不会用这么贵重的鲛绡,鲛绡一匹价值百金,用来写反书,太不合常理了。” 他皱着眉头,手指敲击着膝盖,“说不定还有隐情,当年我在博士府见过用‘隐墨’写的文书,字迹晾干后看不见,遇水或遇热才会显现。”
喜立刻找来炭火盆,往里面添了些木炭,赵佗则守在门口放哨,耳朵贴在门板上,警惕地听着外面的动静。程邈小心翼翼地从陶瓮里取出帛书,用竹镊子夹着,慢慢凑近炭火。起初丝帛只是微微发烫,随着温度升高,朱砂字周围渐渐浮现出淡褐色的痕迹,像潮水般蔓延开来,越来越清晰。
“有字!” 喜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着帛书,连大气都不敢喘。
只见 “始皇东巡崩” 下方,竟慢慢显出四个篆字:“楚虽三户”。字迹比朱砂字更纤细,颜色也更淡,像是用烧过的草木灰写的,却异常清晰。程邈猛地后退,撞翻了身后的柴堆,干柴滚落一地:“是楚人的复国口号!当年项燕战死前,就在蕲南喊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楚人的死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风骨:王翦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