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张忠听闻动静,匆匆赶来观星台。他年逾六旬,执掌太史令一职已二十载,对玄天侯风仪的每一道纹路、每一处机关都了如指掌。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顿时面如死灰,踉跄着扑跪在地,额角重重磕在冰冷的狻猊基座上,磕得鲜血直流却浑然不觉。
他的声音里满是恐惧:“天罚!此乃阴侵阳位,地脉将崩!陛下!玄天仪凤泣樽裂,凶指韩魏之交!三日内,此方必有灭顶地动,城摧人亡!速命边军后撤百里啊!”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观星台上回荡,惊起了远处栖息的夜鸟,扑棱着翅膀飞向黑暗,也将他心中的恐惧传遍了整个咸阳宫。
寅时的章台宫烛火通明,嬴政高踞玄黑龙椅,冕旒垂面,看不清脸上的表情,唯有指尖在扶手上敲出冰凉的节奏,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众大臣的心上。阶下文武噤若寒蝉,目光聚焦于大殿中央的陶土沙盘——一道朱砂红线沿裂痕所指,将韩国新郑与魏国大梁一线贯穿,仿佛一条死亡之线,预示着前方的危机。
嬴政沉默了片刻,随后缓缓开口,声音冷冽如冰:“传令王翦,即刻率部撤离韩魏边境,确保大军安全。”他的命令如同铁律,不容置疑,大臣们纷纷领命而去,章台宫内再次陷入一片沉寂,只留下嬴政那敲击扶手的节奏,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陛下!" 老臣王绾颤巍巍出列,苍老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玄天仪乃文公时墨家矩子所铸,百年来预警山崩川竭从无错漏!昔年骊山地动,咸阳无感,独此仪西龙吐丸,三日后驿报果验!今凤鸟泣血,樽体崩裂,必是地脉将有大变!王翦将军二十万大军危如累卵啊!若不撤军,恐遭天谴,损我大秦锐气!"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着嬴政的反应,见冕旒下的身影微微一动,心中更是焦急,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臣附议!" 御史大夫冯劫急趋上前,神情严肃,"韩魏新附,民心未稳。若天罚流言四起,六国遗孽借机煽动,必生祸乱。我大秦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岂可因这等天灾而陷入动荡?还请陛下三思!" 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共鸣,纷纷点头称是,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附和声。
"荒谬!" 王翦一步踏出,玄甲铿锵之声响彻大殿,如同一把重锤砸在众臣的心头。他鹰隼般的目光扫过主撤众臣,手指重重戳在沙盘韩魏交界处,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凭一道铜器裂痕,便要二十万虎狼之师弃险要、纵楚骑卡住虎牢关?尔等可知项燕铁骑已陈兵睢阳,正虎视眈眈?若此时撤军,楚骑必趁虚而入,我军首尾难顾,必遭惨败!" 他的声音如滚雷般在殿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那些附和的大臣纷纷低下了头,不敢与他对视。
王翦出身军旅,从基层士兵一步步晋升为大将军,身经百战,深谙战场形势。他知道韩魏交界地势险要,是秦军扼守中原的关键所在,一旦撤军,楚军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他猛地转身面向御座,声如金铁交鸣:"陛下!玄天仪本分乃测震示警。史载其灵验,皆在地动发生之际以龙吐铁丸指方位!何曾有过樽体自裂、凤鸟泣血这等诡谲先兆?此非天灾,实乃人祸!定是六国余孽暗中作祟,欲借神器之名乱我军心!"
太史令张忠闻言,须发皆张,怒目圆睁:"王翦!尔敢亵渎神器?玄天仪乃我大秦镇国之宝,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你一个武夫,懂什么天象玄理?" 他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王翦的鼻子,眼中满是愤怒。
【3】
"神器?" 王翦冷笑一声,掀开殿侧锦缎,露出玄天仪微缩模型。他布满老茧的指腹沿裂痕走向,从东北龙基直划至韩魏方位,声音里满是不屑,"若真是地脉巨力,应力当均匀释放,樽体或瘪或崩,焉能裂如刀刻,精准指向千里外一城一池?" 指尖猛叩顶部三凤玉衡架,"凤喙藏血囊,遇震激引便可伪作泣血 —— 此等装神弄鬼的伎俩,瞒得过腐儒,焉能瞒我!我征战多年,见过多少阴谋诡计,这不过是宵小之辈的雕虫小技!"
大殿内气氛一时紧张到了极点,嬴政的目光在王翦和张忠之间来回扫视,最终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二位爱卿,勿要争执。王翦将军,你的战场经验朕深知,但张忠太史令对玄天仪的解读也非无凭无据。此事关乎我大秦二十万大军的安危,需谨慎对待。"
嬴政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众臣,继续说道:"朕意已决,即刻派遣使者前往王翦军中,同时加派密探彻查玄天仪异象之因。若真为天灾,务必确保大军安全;若为人祸,朕定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纷纷跪拜,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嬴政轻轻挥手,示意众人退下,自己则独自站在大殿中央,凝视着那尊玄天侯风仪,心中暗自思量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风骨:王翦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