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事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足球的范畴。
高仇向那句“我不会飞踹任何人,但我会用我的脚,把种族主义彻底踢出这场比赛”的宣言,通过无数媒体的镜头,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和他所率领的曼联,在一夜之间,从一支顶级球队,升格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代表着决绝与勇气的图腾。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如同山洪暴发般的舆论压力和期待。
全世界都在等待着两周之后,那场在老特拉福德的复仇之战。
所有人都想看看,当高仇向说“要用足球的方式,连本带利地讨回来”时,他到底想怎么个“讨法”。
在这两周的漫长等待期里,曼联有三场联赛要踢。这三场比赛,也因此被媒体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称之为“审判日前的三场序曲”。
第一场,客场挑战“太妃糖”埃弗顿。
安切洛蒂的球队一向以作风硬朗着称,尤其是在他们的主场古迪逊公园球场。赛前,利物浦当地的媒体就叫嚣着,要让“被舆论冲昏了头脑的曼联小子们,尝尝英格兰传统足球的铁血滋味”。
比赛开始后,埃弗顿的球员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几乎放弃了控球,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场的逼抢和“伐木”上。每一次铲球,都恨不得把草皮都掀起来三尺。
然而,高仇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他们玩肌肉碰撞。
他派上了格拉利什、克瓦拉茨赫利亚、维蒂尼亚和安东尼这群脚下生花的球员,给出的战术指令只有一个字:“遛”。
于是,古迪逊公园球场上演了诡异的一幕。曼联的球员们拿到球后,根本不往前走,就在原地用各种花哨的盘带技巧,逗弄着上抢的埃弗顿球员。
克瓦拉茨赫利亚的连续油炸丸子,格拉利什那套屁股撅得老高,谁也碰不到球的“电臀护球”,安东尼那原地转了三圈半才把球传出去的“陀螺仪传球”,把古迪逊公园球场硬生生变成了他们的溜冰场。
埃弗顿的球员们像一群被惹怒的公牛,追着红布满场飞奔,却连球皮都碰不到。上半场还没结束,就有三名球员因为追不上人而恼羞成怒的恶意犯规,吃到了黄牌。
最终,依靠着格拉利什灵光一闪的远射、替补登场的阿尔瓦雷斯捡漏,以及克瓦拉茨赫利亚在比赛结束前的一次长途奔袭,曼联3-1轻松拿下了比赛。
赛后发布会上,一向儒雅的安切洛蒂黑着脸抱怨道:“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的踢法不尊重足球。而且,我们球员好几次滑倒,我认为球场的草皮太滑了。”
这番言论立刻被广大网友玩成了梗:“输球怪地球没引力?”、“安胖:今天风太大,吹乱了我的战术板。”
第二场,主场迎战为保级而战的“灯笼裤”西布罗姆维奇。
面对摆出10-0-0铁桶阵的对手,高仇向再次整起了新活。他直接撤下一名中场,换上一名中后卫,摆出了一个极其复古的3-5-2阵型。
禁区里,站着身高马大的哈兰德和高仇向临时客串中锋的“小麦克”麦克托米奈。
战术简单粗暴:两个边翼卫卢克·肖和达洛特,拿球就传中,不用看人,就往那两个“电线杆”脑袋上砸!
上半场45分钟,曼联全队的数据统计堪称抽象——传球总数89次,其中传中数高达30次!
天空体育的解说员加里·内维尔都看傻了:“我以为高已经进化成了战术大师,没想到他返璞归真了。这套打法,我上我也行!传中,然后祈祷,这不就是传说中的‘Cross and Inshallah’战术吗?”
然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的战术,西布朗还真就防不住。
第38分钟,哈兰德在一群后卫的拉扯下,像个战神一样旱地拔葱,用一个不讲理的头球将球砸进网窝。第45分钟,又是传中,哈兰德的头球被门将扑出,跟上的麦克托米奈用一记凌空斩,将比分扩大为2-0。
下半场,高仇向鸣金收兵,球队开始在后场倒脚,最终2-0轻松解决了战斗。
第三场,客战南安普顿,曼联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或许是连续的轻松胜利让球员们有些松懈,他们在上半场竟然被圣徒利用两次反击连入两球,一度0-2落后。
中场休息时,高仇向什么都没说,只是在战术板上写下了“伊斯坦布尔”这几个字。
下半场,曼联球员像是换了一支队。高仇向在第60分钟大手一挥,连续换上了安苏·法蒂、努诺·门德斯和克瓦拉茨赫利亚。
这三位以速度和盘带见长的“小摩托”,如同三把尖刀,反复冲击着南安普顿已经开始疲惫的后防线。他们的轮番突破搅得对方后防人仰马翻,防线彻底被打乱。
最终,凭借着拉什福德的远射,哈兰德的点球,以及法蒂在第89分钟的绝杀,曼联3-2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曼联搞抽象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在曼联搞抽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