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书的病,大概都是心病。
但王子腾入阁已成定局。
皇帝都许了。
他也不能真病久了,让人质疑他的修养气度。
不过几日,他便起身回吏部办差了。
远在北方做知府的赵家老大也写信给妹夫贾珩,托付他帮忙照顾父亲。
赵夫人也来荣府谢了徐夫人一回。
毕竟赵尚书可不能倒下。
他倒下了,现在只是个知府的赵老大可接不住他父亲的这摊子势力。
不过悲喜都是不相通的。
对于王子腾回京入阁这事,贾家多数人都是跟着欢喜的。
老太太这几日精神好的很,日日与王夫人、凤姐抹骨牌,还说:“王阁老回京后,正巧能喝上宝钗与史家子的喜酒。”
凤姐在老太太面前最是乖觉,便是因为自家叔父前程得意,也要先在老太太凑趣笑说:“老太太说的是,要我说,还是老太太娘家爷们姑娘品格好,这才叫王家把姑娘送去做媳妇,咱们家也巴巴的把史家姑娘往回来娶做奶奶。”
老太太听得舒心,嘴角止不住上扬。
她想起早年间为孙辈四处盘算,如今竟比当年预想更光鲜。
便是独自在佛前,她都要上了一炷香,求祷菩萨保佑,“此后家门和顺,富贵无双。”
却不想两三日后,贾故照常办差,忽听吴大喜来回话说:“有内府太监找上小的,说是关于娘娘的事要给大人回话。”
贾故以为是侧妃有事,忙命快请。
来人面白无须,一开口便吓了贾故一跳,“大人赶紧准备着吧,贤德妃娘娘说错了话,又病了,怕是要不好了。”
贾故见他面生,定睛细看,记起他是当初那个太上驾崩时,独自哭泣,被自己安慰过的那个小太监。
那时贾故见他独自哭泣,怜他年幼,有心照顾他,便找人把他引御前盛公公那里去了。
但是他们多年未曾联系,今日突然蹦出来,一开口便是天要塌了的大消息。
贾故再一想,自己在宫里尚且经营了几门关系,贤德妃要不好了,侧妃都未曾使人来报信,
贾故心头对他便多了一层不得不防的怀疑。
虽心中多思,但贾故面上却作出一副惊慌表情,口中直道:“老夫这就去请王太医、郭女医进宫看娘娘!”
说着便喊守门的吴大喜进来,眼角还不忘看对方表情。
小太监果然一把拉住他袍角,声音更低了些:“大人且缓!皇太后前两日身子不爽利,皇上已把王太医、郭女医都差去慈宁宫轮值。眼下御药局里只剩当值医官,并不得力。”
皇太后高龄,若是她老人家病,礼部和太常寺不可能得不到消息。
贾故冷静下来,也不装了,直接问眼前的太监,“公公可知道娘娘说错了什么话?”
小太监说,“娘娘说了九省都检点回京的话。圣人正烦着呢,就骂了皇后娘娘,说她管不好后宫,竟由她们议起前朝大臣调遣的事了。
皇后娘娘请了罪,让贾妃娘娘回宫歇着,贾妃娘娘身体本来就不好,被吓得当夜就病了,怕声张出来让圣上不悦,不敢请人去治。
等第三天皇后知道了请人去治,皇上却说,皇太后才说了身上不爽利,孝道为先,让太医院先守着皇太后。
本来我也不大懂,贾妃娘娘富贵,怎么被吓了,但我师傅说,皇上这是敲打娘娘,别因为有了皇子起其他念头呢。
我想了下,应该是之前太上皇安排贾妃娘娘舅舅做九省都点检,族里人做兵部尚书大司马。已经是天下兵事之最了。
平日圣上抬举他们,又让九省都点检入阁。宫里又有皇后娘娘,向来照顾贾妃。
天家给了这等信任,贾妃娘娘更该行事谨慎些。不该说的、容易让人多思的话埋在肚子里不说才是正理。
如今偏偏私底下说了,虽说是惦记亲情,可仍是沾了个后宫议政的罪名,只如今看圣上计不计较了。”
贾故心里笑他说的还挺真的。
却面色如常,甚至还带着一点温和笑意,阴阳他说:“原来如此。以公公见解,往后还有公公富贵的时候。”
偏这人得了这句,忙躬身道了声“借大人吉言”。便走了。
贾故看他什么好处都没要就这样走了。便觉得设局之人的确聪明,前几日赵尚书刚提点了自己,皇帝为兵部几处力荐王子腾入阁暗恼。
若是贤德妃真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说了舅舅回京的话,那圣上要借此发作起来。
就后宫干政、外戚连兵两桩事,都能成为天子忌讳。
不过别人都把招使过来了,不给点回应好像不合适。
贾故便唤吴大喜,低声吩咐他,“你去郡王府传话给咱们家五姑奶奶,让她明日以华山郡王妃身份进宫给太后请安,顺带探望贤德妃一回。”
等吴大喜走了,贾故又想了一遍要是自己把小太监话当真,急忙和王子腾撇清关系的利害。
便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
像贾家这种开国元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