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午后,风和日丽。
因为眼看着贾瑢日后入了高墙。
从此身不由己。
贾玥便起头,又拉上迎春、探春她们,与徐夫人说要与姐妹们在家里庄子上玩两天。
三房在京郊的两个庄子皆是徐夫人这几年亲自督工修整的。
她先遣贾珩、贾璋找人疏浚池塘,新植桃柳,又唤贾玮、贾瑄带人添了几座竹亭、板桥。
如今春和景明,确实正宜去踏青游玩。
此时,徐夫人便与和黛玉、金穗说起这事。
黛玉、金穗二人也好久未出门透气赏景了,一个想着能多写两篇诗,一个想着让贾老五带自己去转一圈透风。
当即抚掌附和,“听说后山新种了片野樱,花开如霰,正想去瞧瞧。”
三人正说着话,忽见丫鬟帘外禀报:“大少爷带汤知府家的苏大爷来了。”
黛玉与金穗对视一眼,皆知外客不便,便起身避往暖阁。
临行,黛玉还不忘回头朝徐夫人莞尔提醒道:“母亲先定日子,媳妇们听凭安排。”
等金穗和黛玉移步里屋。
贾珩才引着苏宁进屋。
徐夫人也许久未见他了。
先前听贾珩说,她还因为‘克妻’之说有些为难。
但此时见他身量颀长,眉目清朗,一身书卷清气,正所谓是一表人才。
便觉得这媒还是好说的。
就徐夫人打量他的这会,苏宁先躬身长揖,“晚辈给夫人请安,夫人康泰。”
徐夫人忙抬手示意免礼,再细细打量,见他面色沉稳,心里又添了几分喜欢,便含笑让坐,又命丫鬟换新煎的碧螺春。
“许多年未见,汤夫人和老太太可还硬朗?”徐夫人语气亲切的和他拉家常。
苏宁双手接茶,恭敬答:“家母尚健,祖母只是腿脚不便,春日里常倚窗看景,嘴里还念着往日亲友。”
一句话,说得徐夫人眼眶微热,她轻叹道:“岁月不饶人,我亦不知有生之年能否再回兴元府去看一眼旧人旧景。”
提及兴元府旧人旧景,苏宁神色也暗了,“怕叫夫人失望,当初的几位同知,就家父还留在那里,通判家也走了三个。还有附近州府的人家也是如此,熟悉的面孔散的散,搬的搬,能说的上话的旧友也没剩下几家了。”
听他说熟悉的人已经散的差不多了。
徐夫人一时还有些伤感。
不过前些年贾故也是四处做官,她也习惯告别旧人,再识新人了。
徐夫人很快收起感慨,换了轻快语气,笑说,“你既然上门了,便多住些日子。京里春日风景也好,过几日,我们府上要请几个族亲姑娘一起去自家庄子游春,你也可以跟着博文他们一起出去转转。”
苏宁闻言,随即含笑应下:“夫人有命,晚辈荣幸之至。正好能护送夫人一程,也可借京里的春山春水,为祖母觅几幅写生,回去哄她老人家欢喜。”
徐夫人笑指他:“还是你懂事。”
出游这日,春阳正暖。
因为徐夫人真请了后街几位适龄的姑娘一同游玩。
惜春便特意拉了环娘子同乘。
她还带了画具,与环娘子一路指点山色,谈些用墨浓淡,倒也自在。
前头空地上,苏宁与贾瑄、贾琮并排而行。
几人意气风发,索性扬鞭小赛。
谁知道快到庄子上时,路旁树木因春来而疯长的,苏宁勒马太急,衣角被种在路边护田的荆棘勾破,颇有些狼狈。
贾瑄促狭地吹了个口哨:“前几日我母亲还说苏兄模样好,不愁寻不着好妻,现在看来,确实如此,连路上草木,都想留苏兄一程。”
苏宁拱手一笑,自嘲道,“是我马术不好,技不如瑄兄弟和琮兄弟,又不及两位兄弟年轻招人。”
贾瑄扬了扬头,觉得自己的确年轻招人,刚他都看到媳妇金穗从马车里伸头冲自己笑了。
就这样,等他们一行人到了外宅。
贾瑄带着苏宁去换外衣。
环娘子却笑着拦路说,“苏公子若不嫌弃,我替您缝几针,权当谢您前日赠我画册。”
那画册不过苏宁知道两家有亲后,顺手拿来做礼的。
他正想拒绝,却见环娘子一身素裙,鬓边只别一枝野海棠,却衬得面容温婉,像春山含烟,令人不觉多看几眼。
便又改了主意说,“有劳环娘子了。”
只见环娘子指尖拈着银针,穿线引针,动作利落,不多时便将破处绣成一朵小小的海棠,花色与衣料相近,远观竟看不出痕迹。
阳光落在她手上,肌肤近乎透明,针尾一点微光闪动,像春溪里的小鱼儿跃鳞。
苏宁目光下意识落在此处。
刚才王家车马来。
惜春好不容易见到迎春姐姐。
她早就跟着姐姐们去了。
而徐夫人站在不远处,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里微微一动。
贾家族亲有血缘在,自然亲近。
但贾故这一房与他们来往的少。
反倒是他们家与环娘子有收留之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