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故苦笑说,“礼部右侍郎看我不好。总要找茬。我原想着与其防着他,不如先下手为强。可他谨慎,我看了许多日,竟然没看出错处来。”
刘侍郎不假思索道,“那就给他安一个错处。”
他盯着眼前的酒杯想了想,忽然抬头,“翰林院有一五十九岁老翰林,是右侍郎老乡。今年各府院试,京里要新派学政下去。听我们部里人说他正四处求人。前几日还请大明宫的戴权吃了两回酒。你叫人把他引到右侍郎处,求同乡引荐。让那翰林把他多捧几句。捧到他在部里为那翰林说话。咱们再叫御史参他个以公谋私,顺便把他举荐的同乡与太上身边的人喝酒的事叫圣人知道。只看圣人何时不能容他!
贾故点头,举杯与刘侍郎轻轻一碰:“那就借亲家良策一用。”
贾故说办就办。
其实也并未他多做提点。那翰林本来就四处托人。右侍郎府上更是早早拜访过了。
只是他没摸准脉。
贾故叫人把探来的右侍郎喜好不经意让他知道。他自己就凑上去巴结了。
然后种种果然如刘侍郎所料。
甚至跳出来指证那老翰林巴结内宫大监,实在有失文人风骨的都另有其人。
还没到三月,春风才绿上柳梢,圣旨忽降,右侍郎“交结内侍,营私学政”,着即停职反省。
至于何时复职,更是提都未提。
贾故突然心灵福至,贾家能在红楼里被圣上放纵十几年。怕只是因为家里没一个占朝廷实权高位的。
圣旨降下第二日,贾故再去太常寺当值。
见到太常寺卿沈大人,他眼里全是掩不住雀跃,只能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惊讶愤慨些,“昨日圣旨一下,才知右侍郎竟是这等营私之辈,实在辜负圣恩。下官昨夜思来想去,若论忠君体国、清正如一,唯有沈大人可堪右侍郎之任。”
沈大人倒是目光澄澈,“少卿谬赞。食君之禄,全听圣人旨意。”
他太过坦荡,竟然贾故疑心自己有私心,便如此看别人了。
但之前的话已经说出口了,再表表忠心都是顺便的事,于是贾故诚恳说道,“若廷议推举,贾某必首荐沈公。沈公之才,庙堂共睹,就算为了不让小人居高堂,沈公也不该做此谦辞!”
听贾故这番表白,沈大人也只是看了他一眼,既不推辞,也不应承,只笑了笑,转身往公事厅去。
等到三日后早朝,圣人果然说礼部事忙,让人推举人选。
在两三人选中,贾故一力推举上官沈大人。
果然,沈大人去礼部后,就举荐了贾故做太常寺卿。
贾故特意给国舅府上送了礼,还催王行去让他父亲为自己出出力。
甚至想写信让赵巡抚暗示暗示皇帝,赶快下旨意或者让吏部出公文,把官职给他砸实了!
等了三日,早朝圣上当廷下了口谕,太常寺少卿贾故即日升任太常寺卿一职。
贾故再一次真心实意的谢恩。
下朝后,听同僚们恭维,贾故望日长叹。
哈哈哈哈,升官果然爽。
但是,贾故没想到的是,等自己到了太常寺刚与诸位同僚说完,“大家都是熟知我的,一切都照沈侍郎在时旧例即可。”的话。
就见王行竟脸上带着得意,大摇大摆走进来。
贾故以为他来找自己,便想将他拉到自己的值班房说话,向他示意道,“贤侄,可是有公办,去里头喝茶说。”
谁知王行却一扬手,啪地将一卷崭新的吏部公文拍进贾故掌心,他眼尾飞挑,冲着贾故挤眼睛说,“主要是来给伯父报喜,我早就不想去看他们养马了!”
贾故狐疑,低头抖开公文细看,王行、任太常寺少卿!???
老天,这才是真正想去哪就去哪的关系户呢!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