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贾府里,徐夫人虽不爱操心别人,但这几年相处下来,她真心把宝玉当侄儿。
可今日听贾瑄一说,当即生气起来,他们可是同住一家门户,宝玉不愿约束小厮德行,还喜欢往内院姐妹堆里跑。真是丝毫不顾及府里姐妹清誉了!
等她寻上贾故,便说,“老爷知道的,我不是爱嚼舌的人。”
“可宝玉那孩子,跟前人不像样,还成日里往内院姐妹堆里钻。老太太又一味纵着,只说‘孩子们小,爱闹就闹’。长此以往,到底不成体统。”
贾故点头,“夫人说得是。只是二嫂拿宝玉当眼珠子,咱们怎好伸手管?”
徐夫人微微前倾,声音又低一分:“我想来想去,唯有让二嫂亲眼见一见,心里才有成算。可若要她撞个正着,又未免闹得鸡飞狗跳。如今玥儿也大了,女孩儿家的清誉最要紧。你我做父母的,不得不防。”
提到贾玥,贾故指尖一顿,轻叹:“既如此,就先把那个叫茗烟的赶出去再说。”
他略一思忖,吩咐守门的吴大喜,“去请三爷来。”
贾璋穿一件蜜合色棉袍,腰束青绦,脚下鹿皮靴踏得地板咚咚响。一进门,先笑嘻嘻作了个长揖:“父亲、母亲,这大冷天,莫不是有好差遣?”
贾故三言两语说明,贾璋听罢,满不在乎地摆手:“这点小事,包在儿子身上。”
翌日清晨,贾璋便命小厮抬了两盒城南新制的酥油鲍螺、玫瑰松瓤,如往常一样,先送到贾母上房。贾母尝了一枚,笑弯了眼:“好甜口,难为你费心。”
接着,点心又分到黛玉、探春、惜春姐妹处。黛玉捧了盒,微微弯腰,对着贾璋笑道:“这点心吃起来与咱们府里是不同风味了。”
贾璋趁势道:“可惜明日我要送六弟回书院,不能亲自去给姐妹们买,妹妹们若喜欢,下回我再托人捎。”
说罢,他又看向一旁宝玉,笑道,“他们家还有其他新鲜玩意,宝兄弟若是有出门的时候,不妨帮我给家里带些。”
宝玉随意点头应了,想是没放在心上。
贾璋也没特意再提,只转头与老太太说,“上次我从酒楼里带回来那道小菜,老太太说吃着好,我又定了一些,已结过账了。等后日的时候,老太太派个小厮跑一趟就行。”
见老太太笑着应了。贾璋披着一件玄狐皮里大红羽纱鹤氅,步履轻快地穿过垂花门,走至前院书房。
正厅檐下,二叔贾政果然在。
“给二叔请安。”贾璋躬身,含笑作揖。
贾政问他去哪?
贾璋回道,“珲弟要回书院读书,父亲叫我去送。要我说,珲弟也太好学上进了,衬的侄儿这个做哥哥都不通文理了,偏父亲说指望珲弟日后如大哥一般,考个翰林回来才好。”
贾政一听,眉梢微不可察地一动。
他素来喜爱好学之人,当即“嗯”了一声,笑着应和,“你们父亲说的对,切莫耽误了他读书。”
但等贾璋离去,他就吩咐李贵,“午饭后把宝玉叫来书房。”
午后的阳光斜照在荣禧堂窗棂上,浮尘在光柱里悠悠打转。
宝玉刚换了家常藕荷色棉袍,正捧着茶盅与晴雯说笑话,忽听外头脚步杂沓,李贵隔着帘子回:“老爷请二爷去书房。”
宝玉手一抖,茶盅“叮”地一声磕在案上,心里暗暗叫苦,他眼珠一转,索性往贾母上房跑。
暖阁里,贾母正歪在炕上打盹,怀里抱着一只鎏金小手炉。宝玉一头扎进来,跪坐在脚踏上,抱住老太太膝盖:“老祖宗救我!父亲又要考我功课,我这几日头疼得紧。”
贾母被他闹得没了睡意,笑着用拐杖点点他额头:“小猴儿,躲得了一时,躲得了一世?也罢,今日留在我这里,明儿再过去。”
第三日清晨,薄雾未散。
贾璋立在西院门口,正要与贾珲一起上马车,却似忽然想起什么,又吩咐跟前小厮“去,再到老太太那边提醒一声,说别忘派跑腿的去城南取定好的吃食。”
小厮领命而去。
荣庆堂里,徐夫人正在老太太处。听了贾璋派小厮传话,她当即喝骂,“这个显摆眼的,要是考虑周全,自己派个小厮去取就完事了,偏来烦老太太。”
说完,还要夸赖在老太太身边的宝玉,“还是宝玉儿好,知道陪老太太身边。”
徐夫人如此提醒,却不想宝玉不同常人,压根没有生出过让茗烟替老太太跑一趟,与贾璋一起为老太太尽孝的想法。
还是黛玉在一旁想贾璋这两日作为,看出了门道。
她笑着接了话,“怎么就他璋三哥孝顺,改明儿我让紫娟也出府去给老祖宗买好东西去。”
这个时候,宝玉才接话,“那我让茗烟也去。”
黛玉当即啐他,“旁人干什么你就要学,那老太太这会正差人使唤呢,你怎么不去?”
不等一些时候,茗烟果然牵着马出府了。
谁料在城南买好点心,马鞭刚扬,斜刺里撞出一条癞皮醉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