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阳光如碎金般洒在陕甘巡抚府的青瓦飞檐上。
今日巡抚宴,其实并不是只为了吃喝。
赵巡抚身着一袭官服,端坐于上首,眼神深邃环视了四周一圈,瞧着该到的都到了,便咳嗽一声,使得众人皆看向他。
"诸位,此次将大家齐聚于此,实属有要事相商。"
赵巡抚微微一顿,拱手遥遥一拜,神情愈发严肃,"京里圣上日夜孝顺太上皇、皇太后。而今太上皇的寿辰将至,圣上欲大办庆典,以显太上的无限尊崇。"
他站起身来,在厅堂之中缓缓踱步,"其中一项,便是邀请各地的八十岁老人进京,为太上皇献寿。圣上恩准我陕甘一道领十员定额入京,如此殊荣还要诸位相助。"
他双手负于身后,停在厅堂中央。
然而,在座众人却面面相觑。
贾故也是眉头紧锁,心中暗骂,不知道哪个龟儿子出的主意。
不知道是赵巡抚昏了头,还是得罪了人。
十几个巡抚,他领了十人的名额。
这可是陕甘!
陕甘偏远,健壮的男儿急行入京都有可能吃不消。更何况是那些年迈体弱的八十岁老者?
到时候庆寿的喜事变丧事。
皇帝老儿会觉得你是忠心还是晦气?
厅堂之中,铺着绣着金线的红绸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香味扑鼻。然而此刻,满堂宾客却无人动筷。
连今日本是来奉承的江知州江悦民都不敢接话了。
还是耿直的张知州猛抬头,率先手中的筷子"啪"地一声摔在青花瓷碟上。拍案大怒:"这寿宴不该是内府操办吗?他们到底是个什么章程?陕甘乃苦寒之地,让八旬老者远赴京城,这分明是胡闹!"
贾故斜眼一瞥,见赵知州拍案而起做了刺头。
他心里一乐,将桌上的鹿肉塞进嘴里,嚼着肉,含糊不清地附和道:"张大人说得极是,眼看着就要入夏了,这等安排,怕不是要出人命!"
对面的张大人本因巡抚领了十名额而怒,听闻贾故赞同,转头与贾故对视一眼,又看了一眼巡抚那边,迟疑片刻,向巡抚直言,"我等身为臣子,若不进言,岂非成了那冷眼旁观的无良之人?"
然而赵巡抚却是冷哼一声:"这朝廷上下,谁人敢不许陛下向太上敬孝?咱们也不是最为难的,江南领了四十七个定额。"
赵巡抚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他的倒霉亲家贾故身上。
贾故是个没主意的墙头草,本来还在心里吐槽江南一船就能送入京,咱们这还得马车拉。
这会子见赵巡抚直直看向他,没有半点通融的意思。
他又连忙起身,对着赵巡抚微微一拱手,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大人,这八十寿星进京之事,我等自当全力配合,可是……"
他话音未落,赵巡抚便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道生,我知你心中有疑虑,可这是圣命,容不得我们有半分推脱。"赵巡抚语气不容拒绝。
"陕甘地远,但朝廷自有安排,沿途会有专人照料这些老者,定会确保他们的安全。"赵巡抚缓了缓语气,继续说道:"诸位,这是圣上对陕甘的恩宠,也是我等彰显忠诚的良机。大家不必过多担忧,只需回府邸请八十老者即可。"
贾故不甘不愿的应了。
而被他抛下,做了孤行者的张知州眼见再无人附和与他。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敢公然违抗拿着圣命做虎皮的上官。
他只能咬紧牙关,再次躬身,"下官明白,定当尽全力。"
见刺头也听命了,赵巡抚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环视众人,"众位大人,都听明白了吗?"
众人不论心中作何想法,却是纷纷起身,齐声应道:"我等明白!必定全力为太上、陛下尽忠。"
赵巡抚再次坐回上首,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刚还不敢做声的江悦生却是在这个时候起身,遥遥敬了巡抚一杯,赞了一句,刚才抚琴的乐师琴艺了得。
而贾故则重新落座,眼神中满是阴霾。若是京城对赵巡抚有所不满。想拿其错处,自己如今还未脱身,又该如何行事?
一时之间,这酒也没滋味,肉也没滋味了。
贾故心里忧愁,偏偏张知州不知道为何,竟然起身落座于他身旁,还要与他敬酒,“道生兄……”
“美酒难得,不可辜负。我与张知州同饮此杯。”贾故匆匆打断张知州。
见张知州皱着眉头,还想说些什么。
贾故真怕他拉着自己上书,否决圣上对太上的孝心。
一次得罪两的事,贾故可不能干。
于是他靠近了些,压低声音,"事已作定,张大人何必开口,你我只管吃这酒宴,莫要多言。"
虽是如此劝人,贾故却在心中埋怨,太上这把岁数了。
怎么还不死?
他不死,皇帝就得敬着他。
他不放手里的权柄,皇帝就得想法子折腾。
一折腾起来底下臣子都不好过。
特别是自己还姓贾,亲爹是太上的铁杆忠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