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几箱子物件,贾故只交代老二,“给秋姨娘和你三弟留着吧!到底为了你表弟,伤了他的面!”
定下亲事的黄了,女方悔婚跟旁人去了。叫那不明内里的人知道,还以为是贾璋有什么问题呢!
但贾故这头看似不做计较。家里其他人也不好多说。
徐夫人虽对秋姨娘有歉意,可她一个有儿有女傍身的正房太太,也不可能为了一个造孽的侄子去给秋姨娘磕头赔礼。
只是交代管家的老二媳妇,分一个铺子出来,给秋姨娘,让她有个私产,来堵了家里人的嘴。
京里那边也是由徐夫人去信了。
而当初珂大姑奶奶给贾璋说时,本是给三弟配了个七品的差事的。
只能贾璋回来,贾故掏银子打点关系了。
这会轮到徐三,贾故是不可能自踩脸面,给他出这一份银子的。
不知道吕家那边是什么说法。
反正等贾故再次得到消息的时候,那徐三已经要去吕老大手底下做个从九品的文书了。
镇西将军那边还特意写信道歉,说他没管,是吕副将自己打点的。
贾故看过信,就不管了。他还给二儿子说,“下次给老三说亲,亲家品级低于四品,我不看!”
至于徐三这边,他是在贾府里正经给贾故和徐夫人磕了头,才去上任的。
毕竟无论是亲事,还是差事,都是他得了好处的。
这差事虽说是从九品,可是就在他未来大舅子手底下,日后可好得功劳。
等到熬些资历,升的差不多了,家里再出点力,往正经文官这边一调,日后便是正经官家出身。
若不是贾故真的没那两把刷子在营里混,这样的出路本是荣国公给他安排的。
因为不想叫这十余年一路帮着自己的镇西将军难做,所以贾故面上做了个大方样子,可他其实心里头还是介意的。
姑娘好不好的不好说,但大闺女想给老三安排的差事总没有错啊!!!
在前途上能得岳家帮衬差事,就适合他这样家里孩子多的。
老三贾璋眼看着不能从科举讨个出路,旁的助力什么的家里还有几个兄弟和他一起分。若能娶个能和他一起撑起小家的媳妇,那才是最好的。
这边贾故心头唏嘘遗憾,徐夫人与他做了多年夫妻,怎能不知。
徐夫人心虚自己侄子占了庶子的好处,虽赔了秋姨娘一个铺子,又赶忙去给秋姨娘生的二姑娘出头。
赶在贾故离家之前,去同知亲家家里坐了两回。
贾瑗夫妻两关系好没好不知道。
倒是贾瑗善解人意的上门来宽了秋姨娘的心。
这转移家里心思的话题就是原要说给她家的那个姨娘了。
她们村内争水,兴元府里有两条大河流过,可惜并不是经过所有的县府,
比如隔了两座山的他们家那个村里,是从隔壁村那头挖的两条四方步便能一步就迈过去的小渠,还得和后头那个村共用,
每年争水村里青壮都得上,她家兄弟多,又是以庄稼为生,那更是不能躲的。
去年争水,她兄弟打断了旁人一条腿,上县衙给关了进去。
今年又争了一头,这年年打,早就打出了火气,你不敢给他使劲打,他就要叫你见点血,这下好了,有一个兄弟断了条胳膊,水是争上了,可着村里带着的群殴,伤的人不少,看诊药费也得自己家掏,
这才投了远亲,想了个把女儿说个有势力的婆家压旁人一头的法子。
龙舟都是各村身体最好的青壮年去比赛的,在以前也是村里实力的象征吧,毕竟古早时候会有村规模的械斗。
贾故啧了一声,兴元府总的来说不缺水,可是压不住她那偏啊,
这村里不同姓的宗族相争,这再正常不过了,他以前头一次做知县老爷的时候,还是愣头青,想凭官威说和。
结果被人闹到府上,乡里人也有他们的精明,来新知县府上闹的都是些六七八十的老人拉扯着几个小孩。
他们也不做别的,就围着知府衙门,哭着求青天大老爷做主,两个村子里的人轮着来,这头劝了劝那头。
来个半个月,拖着不走,贾故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商量好了来抹新知县老爷的面子的。
徐夫人虽只是五品官的孙女,可也是京里吃喝不愁的娇小姐,没见过那为了点水拿着扁担锄头乱斗打出血打断腿的场景。
他们带着的家仆小厮奶娘丫鬟婆子都是仗着国公府威风的体面人。
只经历过正是荣国公本人当家的旁人都给笑脸的时候。
即使知道乡野里有啥都不顾的泼皮无赖,可没人无赖到这份上。
也是这一盅事,贾故才多了个本地出身的师爷和家里叔伯姨姑宗亲有小百口人的冯姨娘。
贾故主动和守备兵权的镇西将军交好,为的也是镇住这头真敢鼓动乡民来衙门闹事的宗族。
毕竟,在陕甘之处任职,有一处总是避不过去。
这里长久住着,几代而居扎根下来的,可不止有汉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