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夫人有孕,自从贾琛夫妻回来,茂哥儿就是二儿媳带的。
前几日贾琛跟着父亲去各处要紧的河道、乡下庄子、村落田头,还有城外的书院看了一遭。
今年夏天也不知道怎么了,刚入夏夜间经常落雨。
兴元府内有嘉陵江和汉江支流流过,四周又多山,是个小盆地。若是雨水多了,也会有泥石流,山体滑坡。
贾故在衙门值班,派了专门负责水利的人去看河,又差人去治下县府去巡查。
正好贾琛要去书院和城外庄子,便顺道一起看了一回。
等他四月底回来,脸和脖子都不是一个色了。
“看把我们琛二爷辛苦的,出去谁都得赞两句。”钱氏端着小碗给小侄子喂蛋羹,还能回头打趣贾琛,“幸好我们茂哥儿懂事,知道陪着二婶。”
被蛋羹塞了一嘴的贾茂乖乖吃了一口,又拿起旁边的勺子舀了一勺递到二婶嘴边,“二婶照顾茂哥也很辛苦。”
钱氏笑眯眯的一口吃了,心想这男人千万不要长大,还是做晚辈的最懂事体贴。
“茂哥说的是,我们二奶奶辛苦了,一家子没个靠谱的,让二奶奶受累了。”贾琛在桌上碟子里捡了块点心,塞进嘴里。
给茂哥准备的小点心,里面的馅不知道是红枣还是红豆,甜滋滋的。他又拿了一块,递到媳妇嘴边,嬉皮笑脸道:“求二奶奶也给小的赏个脸,尝一口好不好吃。”
侄子还在跟前看着,二奶奶才懒得跟贾琛做闹,没好气瞪了他一眼,就着他手吃了那块点心,“这是我亲手做的,当然好吃了。”
贾茂大口吃完了蛋羹,怕二叔再抢二婶给他做的小点心,便假装乖巧的凑到二叔身边,一口一个小点心。
钱氏转头放下小碗,又交代丫头去吩咐厨房,“二爷刚回来,让他们给下碗鸡汤素面来。”
“还是我媳妇娶得好,二奶奶能干又贤惠。”贾琛还没哄媳妇几句,就见侄子吃了满嘴的点心,赶紧给他倒水,让他先喝两口,可别噎着了。
等茂哥吃好了喝足了,被奶嬷嬷带去给徐夫人问安。
贾琛想着他们夫妻俩半个月没见,正好一起吃饭午睡温存温存。
没想到二奶奶甩甩帕子,表示自己要去指点四姑娘绣嫁衣。
四姑娘的亲事定了徐夫人娘家二房长子。他家里是继母当家,长子整日待在书院,贾琛先是有些犹豫的。
还是母亲拿出了舅舅的书信,说表弟如今已经考了秀才,书院里先生说,下一场秋闱,也可以试一试。
表弟比贾琛还小三四岁,如今就能和他做同科了。比起贾琛为家事忙碌,表弟还一心在书院进学。
这样比起来,可比贾璋贾珲几个只知道玩闹的弟弟强多了。
四姑娘贾玫对象是徐夫人的侄儿,读书不错,徐夫人娘家落败,就指望这两个能读书的侄儿出头呢。
四姑娘又是徐夫人看着长大的,性子也好。管家理事有徐夫人指点着,
唯一美中不足,四姑娘夫君有个继母,这家里家底不宽裕,少不了两分算计。
徐夫人也不好直接说自己嫂子的不是,只拉着四姑娘手说,“当年也是吏部的郎官,老太爷去了分了一趟家,这会子再轮到他们几个孙辈头上,家财难免少些。”
“一家子吃喝聚在一起,银钱数的着数,当家的主母就计较些,这也是爷们没出息的缘故。”
“你们这头你父亲和我自有计较,你姐姐们没吃过的苦,也定不能让你沾上。你是我身边长大的,到时候论嫁,我比着你姐姐们再单独从我私房里给你添个铺子做零花。”
“还有家里的仆人,你也多带一家子听你支使的,日后去了他家,有银子、有能使唤的仆人,也不必听他们闲话。”
“便是有没事找事的,你只管稍信回来,我去给你们小两口骂回去。”
在徐夫人的坚持下,四姑娘还是许了嫡母亲侄。
钱氏去的时候,贾玫已经在琢磨自己嫁衣上的绣样了。
料子是早就定好的,剪裁也是家里养的绣娘一起弄的,就剩下绣样了。
说起这绣样,其实贾玫是看过三个姐姐的嫁衣绣样的,都大差不差的,要贾玫自己说,找人直接定制就好,做出来的肯定比她这等在家琢磨的强。
“二嫂子来了,快来帮我瞧瞧,”见钱氏进屋,贾玫捧着花样单子就过来了,“母亲送来了许多,我都挑眼花了,让姨娘帮我参详,姨娘一会说这个好,一会说那个好……”
等她说完,钱氏直接从里面找了一个牡丹绣样出来,然后又把其他的拢起来,递回给贾玫,“选个大众的就好,其他的四妹妹收起来,做其他衣裳的时候用,每一个都能穿到自己身上。”
钱氏眨了眨眼,笑道:“当初我就是这么做的。”然后她指了指自己袖口的比翼鸟,“看到没,只要我想穿,什么时候都可以。”
“二嫂嫂说的是,”贾玫叹了口气,“我只是有点琢磨不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