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将蓟城大营的辕门染上一片金红。得胜归来的军队,虽经苦战,却行列整齐,旌旗虽破仍傲然飘扬,刀枪虽染血却更显森寒。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洋溢着疲惫却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胸膛挺得笔直。尤其是队伍最前方那三骑,以及他们身后那支杀气未褪的核心精锐,更是吸引了大营内外所有兵将的目光。
刘和一马当先,身姿挺拔,虽甲胄沾尘,却目光湛然,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左侧关羽,红面长髯,青龙偃月刀倒提,凤目微阖,仿佛方才阵斩敌酋只是随手为之,那份平静下的傲然,令人心折。右侧张飞,豹头环眼,顾盼生威,丈八蛇矛的血槽犹自暗红,偶尔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牙齿,煞气逼人。
大军还未至营门,捷报早已先传遍大营。此刻,营门大开,不少军官和士卒自发涌出,争相目睹这支创造了近乎奇迹战绩的队伍。
“看!那就是关将军!一刀就把贼将邓茂劈了!” “还有张将军,吼一声就能吓破敌胆!” “那位就是刘和公子?竟如此年轻英武!” “听说他们以少胜多,斩首数千,自身伤亡极小……” 议论声中充满了惊叹、敬佩,甚至是一丝难以置信。许多原本对这支“公子哥儿”带领的“杂牌义军”心存轻视的官军将领,此刻面色复杂,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股骤然崛起的强大力量。
刘和对周遭的目光恍若未觉,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他深知,这胜利的荣耀背后,即将迎来的是更为复杂的局面。他轻轻摩挲着指尖的戒指,目光平静地望向中军大帐的方向。
早有刘焉的亲卫军官在营门处等候,见到刘和,立刻上前,恭敬却又不失官方礼仪地传达州牧之命:“刘公子,州牧大人有令,命您即刻前往中军大帐,禀报战况,呈献战功。”
“有劳引路。”刘和微微颔首,吩咐关羽、张飞先行安顿部队,清点缴获,妥善安置伤员和俘虏,自己则带着两名亲卫,随那军官向中军大帐行去。
踏入宽敞却气氛凝重的大帐,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帐内济济一堂,幽州主要的文武官员几乎都在。主位上,刘焉正襟危坐,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其下首,则坐着邹靖等一干高级将领,以及……脸色略显苍白,却努力维持着平静的刘备。
(洞察之戒悄然运转) 刘焉:统御(上升)、政治(上升)、心情(欣慰+忌惮+审视)…对宿主好感度(微妙提升)。 帐内诸将:情绪(震惊、钦佩、嫉妒、警惕…不一而足)。 刘备:魅力(高)、运势(低靡)、心情(强烈失落、不甘、酸涩、隐有一丝怨恨)、对宿主态度(高度警惕,隐含敌意)。
刘和心中了然,快步上前,依礼参拜:“孩儿幸不辱命,击破黄巾先锋邓茂部,斩首两千余级,俘获一千五百余人,缴获军械粮草无算。贼酋邓茂及其副将首级在此,请父亲大人验看!”
身后亲卫将两个覆着石灰的木盒呈上。打开盒盖,邓茂那惊恐不甘的首级赫然在目,引得帐内一阵低低的惊呼。
刘焉的目光在首级上停留片刻,又深深看了刘和一眼,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抚须道:“好!甚好!我儿英勇,将士用命,此战扬我军威,大涨士气!尔等之功,为父定当如实上表朝廷,为尔等请功!”
“谢父亲大人!”刘和再次行礼。
“嗯,”刘焉点点头,略一沉吟,显然早有腹案,“刘和听封!” 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尔此番立下大功,擢升尔为骑都尉,仍领本部兵马,另拨调步卒一千,战马三百匹,军械若干,以资补充。望尔戒骄戒躁,再立新功!” 骑都尉,比两千石,已是中高级武官职位,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独立领兵和更高一级的军事指挥权。这份封赏,不可谓不厚。这既是刘焉对儿子能力的认可,也是对这场大胜的必要酬劳,更是做给帐内所有文武看的姿态——他刘焉赏罚分明。
“末将领命!谢州牧大人恩赏!”刘和改换官称,郑重接令。他注意到,刘焉在说“仍领本部兵马”时,语气略有加重,这意味着父亲依然希望他能保持相对独立的体系,这正合他意。
封赏完毕,刘焉又例行公事地嘉勉了其余参战将领几句,目光随即转向了坐在下首,几乎被遗忘的刘备。
“玄德此次亦率义军助战,虽斩获不及,然亦有辛劳。”刘焉的语气平淡了许多,“擢升为别部司马,赏金百斤,绢帛五十匹,另予补充兵员两百。”
别部司马,比千石,地位远低于骑都尉。这份赏赐,相较于刘和的斩将夺旗、大破敌军,显得平淡而客气,更像是一种安慰性的奖赏。
刘备闻言,起身出列,深深一揖,脸上看不出丝毫异样,声音依旧温和醇厚,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感染力:“备,谢州牧大人厚赏!为国讨贼,乃备之本分,不敢言功。恭喜刘都尉立此奇功,扬我汉军声威!”他甚至还向刘和方向微微拱手,姿态做得十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