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湖的晨雾,总是带着边塞独有的清冽与微咸,如同稀释了的铁锈混着雪水的气息。薄纱般的雾气贴着靛青色的湖面缓缓流淌,将远处砥锋屿上观澜阁的轮廓晕染得模糊不清,仿佛海市蜃楼。
湖岸边,一块巨大的青石探入水中。石上,坐着一位身着玄青色锦袍的少年。他身形已褪去孩童的稚嫩,显露出属于西凉男儿的挺拔骨架,宽肩窄腰,线条流畅而隐含力量。
墨黑的长发用一根简单的乌木簪束起,几缕碎发拂过光洁的额头和英挺的眉骨。他的面容继承了父亲萧彻的轮廓,却比儒雅的镇西王多了几分刀削斧凿般的冷硬,尤其那双深邃的眼眸,沉静如古井寒潭,偶尔掠过一丝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沧桑与锐利。
他便是西凉王(也称镇西王)世子,萧昀。
手中一根青竹钓竿斜斜指向湖心,鱼线没入深不见底的靛青之中,纹丝不动。萧昀的目光似乎落在浮漂上,又似乎穿透了湖水,望向更渺远的时空。
五年了。
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滑的钓竿上轻轻敲击,那节奏沉稳而规律,如同他此刻脑海中翻涌的思绪。
五年前那场意外落马,昏迷三日,醒来时,两个灵魂已水乳交融,不分彼此。那来自异世的记忆碎片,那些名为《道德经》、《南华经》、《金刚经》、《心经》……的古老文字,如同烙印在神魂深处的星图,成为了他最大的秘密,也是他手中最锋利的“无锋之剑”。
这五年,他过得如履薄冰,又步步为营。
明面上:他是王府世子,刻苦修习武道,展现“尚可”的天赋。如今,他已是通脉境巅峰的武夫!气血奔涌如汞,筋骨坚韧似铁,单臂一晃足有千斤之力。
王府“少年营”的磨砺,演武场上的汗水,边塞风沙的洗礼,将他淬炼得如同西凉特有的寒铁,沉冷而坚硬。他熟悉军中操典,了解战阵变化,甚至能指挥百人队进行小规模演练。
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一位努力、沉稳、未来可期的世子,走的是西凉男儿最正统的武道之路。暗地里: 那深藏的道经佛经,才是他真正的根基。
他并非单纯锤炼血肉筋骨。《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奥义,让他对劲力的掌控入微,刚柔并济,远超同阶武夫。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警句,助他锤炼意志,抵抗战场杀伐之气与修炼心魔,精神意志坚如磐石。这使得他看似“尚可”的武道境界,实战威力却足以碾压寻常锻骨境初期!
夜深人静,沧溟湖畔或王府秘地,他吐纳天地灵气(结合《黄庭经》残篇与自身感悟),导引气血滋养神魂。
虽未凝结道门法力,但灵台清明,六识敏锐远超常人,对天地气机的感应也日渐清晰。一丝微弱却精纯的“神念”已悄然蕴育,这是他隐藏的“眼”。
《心经》常诵,明心见性。佛门“不动心”的皮毛,让他能完美控制情绪,喜怒不形于色,在复杂的王府与未来的权力场中,筑起一道无形的心墙。
偶尔尝试运转佛门观想法门,虽未凝聚佛力金身,但气血中隐带一丝阳刚正大、诸邪辟易的韵味,对阴祟之物或精神魅惑有天然抗性。
他利用世子身份和超越时代的见识(管理、经济、情报分析),不动声色地影响着王府。比如:
以“奇思妙想”为名,改进了军中部分后勤流程,提高了效率。
通过王府商队,暗中收集大周、诸国、妖族的情报,尤其是关于修炼资源、少年天骄的信息,整理成册,了然于胸。
对王府匠作监“提点”了几句关于矿石提纯和甲胄关节设计的思路,让新打造的亲卫甲胄防御力提升了一成。
甚至,他凭借对道经的独特理解和暗中观察,对沧溟湖底可能存在的某些“异常”水流节点,有了模糊的猜测。
“现在,火候差不多了。” 萧昀心中低语,深邃的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如同湖面下掠过的游鱼。通脉巅峰的武道修为,足以在军中立足。五年的低调积累和“人设”经营,也初步获得了父王和部分老将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西凉乃至整个天下的局势,如同这沧溟湖水,表面平静,深处暗流汹涌。大周朝廷的猜忌日深,边境妖族的试探愈发频繁,南方也蠢蠢欲动…他需要更大的舞台,需要真正掌握力量的核心——兵权!
“哥——哥——!” 一声清脆娇憨的呼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清晨的静谧。
萧昀眼中的深沉瞬间敛去,冰封般的嘴角自然地向上弯起一个温暖的弧度。他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
一阵香风伴着细碎的脚步声袭来。一个约莫五岁左右,穿着鹅黄色襦裙,梳着双丫髻的小女孩像只活泼的小鹿蹦跳着冲到他身边。她粉雕玉琢,大眼睛忽闪忽闪,灵气逼人,正是王府的开心果,小郡主萧瑶。
“又在钓鱼呀!钓到大鱼没有?给瑶儿看看!” 萧瑶毫不客气地挤到哥哥身边,好奇地探头去看水边的鱼篓,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小嘴顿时撅了起来,“哎呀,又是空的!哥哥笨死了!还不如陪我玩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沧溟虎啸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沧溟虎啸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