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集:海风与痹症
晨雾还未散尽时,轩辕已跟着东夷部落的渔老蹲在礁石上。咸腥的海风卷着细碎的浪花扑过来,打在他粗布短褐上,带来刺骨的凉意。渔老手里正翻拣着一堆灰扑扑的海盐,指节被海风蚀得发红,却在触到盐粒时微微蜷起,像是对这粗粝的结晶有着天生的亲近。
“轩辕小哥,你看这海。”渔老忽然开口,声音被风撕得有些散,“它能养人,也能害人。”
轩辕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晨曦正从海平面爬上来,给翻涌的浪涛镀上一层碎金。昨日他还见渔民们驾着独木舟在浪里穿梭,网起银鳞闪烁的鱼群,此刻却见几个壮年汉子缩在避风的岩洞里,肩膀和胳膊僵硬地耸着,有人忍不住捶打时,发出沉闷的呻吟,像被礁石卡住的船板。
“他们这是……”轩辕皱眉。他在有熊部落时见过风寒侵体的人,多是发热咳嗽,却从未见过这般关节肿痛、动弹不得的模样。
“风痹。”渔老往手心倒了把海盐,搓得哗哗响,“海风里裹着水腥气,吹透了骨头缝,寒和湿缠在一块儿,就成了这难缠的东西。年轻时候还能扛,年纪稍长,或是赶上连阴雨,这胳膊腿就跟生了锈的铁环似的,转不动了。”
说话间,一个后生抱着一捆晒干的艾草走过来,脸上带着愁容:“渔伯,阿爹昨晚疼得没合眼,您再给想想办法?”
渔老叹了口气,起身拍了拍轩辕的胳膊:“小哥要是不嫌弃,去看看?”
岩洞里头比外头更湿冷,石壁上渗着水珠,汇成细流往下淌。角落里铺着干燥的海藻,一个中年渔民正蜷在那里,右臂肿得比左臂粗了一圈,肤色发青,手背上的青筋像蚯蚓似的鼓着。见渔老进来,他勉强想坐起来,却因牵动肩膀疼得倒抽冷气,额头上沁出冷汗。
“别动。”渔老按住他,转头对后生说,“烧火,把盐炒热了。”
后生应着,在岩洞中央架起陶釜,往里头倒了半袋海盐。火塘里的干柴噼啪作响,很快让陶釜热起来,盐粒在釜底滚动,发出细微的爆裂声,一股带着海腥味的热气渐渐弥漫开来。
轩辕蹲在一旁仔细看着:海盐原本是灰白色的结晶,受热后渐渐泛黄,热气蒸腾中,竟透出几分温润的光泽。渔老不时用木铲翻动,直到盐粒烫得能听见水汽蒸发的嘶声,才示意后生取来一块粗麻布。
“这布是用海边的麻织的,吸汗,还不容易烫破。”渔老一边将热盐倒进麻布,一边解释,“盐这东西,是海的骨头,看着冷硬,炒热了却能钻到肉里去,把那缠人的寒湿给逼出来。”
他将包好热盐的麻布往渔民肿着的胳膊上一敷,那渔民先是疼得龇牙咧嘴,随即发出一声舒服的喟叹,原本紧绷的脸慢慢松开了。“渔伯,这热乎劲儿……像晒着太阳似的,直往骨头里钻。”
轩辕伸手碰了碰麻布,隔着布料都能感觉到灼人的温度,却见那肿胀的皮肤并未被烫伤,反而渐渐透出些红润。他忽然想起在有熊部落时,母亲冬天会把烘热的石子用布包起来暖手,那时只当是取暖,此刻才隐约觉得,这“热”里藏着治病的道理。
“您是怎么想到用盐的?”轩辕轻声问。
渔老往火里添了块柴,火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早年间啊,有个老渔民被浪打在礁石上,腿肿得走不了路,躺在沙滩上暴晒。那会儿正是涨潮,海水漫过他的腿,退潮后盐粒结在皮肤上,被太阳一晒,热得发烫。他本以为要等死,没想到过了两天,腿肿竟消了,还能走路了。”
从那以后,东夷人便开始用海盐治风痹。有人试着直接用生盐敷,却觉得又凉又涩,反而加重疼痛;有人用温水调盐,效果却远不如炒热的盐。试了几代人,才定下这“炒热裹敷”的法子。
“这盐啊,得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粗盐,带着海的火气。”渔老指着陶釜里剩下的盐,“若是放久了,潮了,或是磨得太细,那股子劲儿就弱了。就像人一样,得带着几分生猛气,才能扛住风浪。”
正说着,那中年渔民忽然动了动胳膊,竟能勉强抬到胸口了。“渔伯,不那么疼了!”他眼里闪着光,试着屈伸手指,虽然还有些僵硬,却比刚才灵活多了。
后生在一旁乐得直搓手:“我就说渔伯的法子灵!”
轩辕却没说话,他盯着那块冒着热气的麻布,忽然想起前几日在海边看到的情景:退潮后的沙滩上,盐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被晒得滚烫,而那些被海水浸泡过的礁石,即便在阴凉处也带着潮气,可被太阳晒透了,就能变得干燥温热。
“寒和湿,就像礁石上的潮气?”他喃喃自语,“而热盐,就像太阳,能把它们赶跑?”
渔老闻言,赞许地点点头:“小哥说得在理。寒是阴,湿是浊,都怕这阳热之气。盐本是海的精魂,得火一助,阳热更盛,既能把寒气逼出来,又能把湿气吸干,这痹症自然就松快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古人的智慧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