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掀起的反腐风暴余波未平,泉州官场依旧弥漫着一丝紧张与肃杀的气氛。然而,所有人的目光,却更多地被吸引到了城外那片历经波折、终于顺利竣工的“一号盐田”上。
盐田依偎在蔚蓝的海湾边,一道道灰白色的堤坝如同巨人的指纹,将滩涂分割成无数规整的方格。闸门开启,碧蓝的海水顺着沟渠汩汩涌入,依次流过沉淀池、蒸发池、调节池,最后进入最核心的结晶池。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人造的“镜面”之上,海风习习,加速着水分的蒸发。
王审知几乎每日都会抽空前来视察。陈褚、鲁震以及格物堂、工曹的相关人员更是常驻于此,记录着水位、盐度、温度的变化,调整着闸门的开合。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每一步都需谨慎摸索。
时间一天天过去。蒸发池中的海水颜色逐渐加深,从蔚蓝变为深绿,再变为淡淡的琥珀色,标志着浓度的不断提升。当高浓度的卤水被引入最后一级结晶池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成败,在此一举。
又过了几日,在一个晴朗无风的清晨,最早赶到盐田的盐工发出了惊喜的呼喊:“出盐了!出盐了!”
只见结晶池的边沿和浅水处,开始析出细小的、白色透明的晶体,如同给池边镶上了一圈冰凌。随着阳光越来越炽烈,结晶的速度明显加快,水底也开始出现絮状的沉淀,并迅速凝结增长。
消息飞快地传回城中。王审知立刻带着一众官员赶赴盐田。
站在高高的堤坝上望去,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偌大的结晶池中,卤水已然析尽,池底铺满了厚厚一层雪白晶莹的盐粒!阳光之下,这片白色的“雪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与远处蓝色的海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空气中弥漫着海风特有的咸腥,却更夹杂了一种纯净的、属于盐的独特气息。
“成功了!大人!我们成功了!”陈褚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指着那一片雪白,几乎语无伦次。他亲身参与了整个过程,深知其中艰难,此刻的喜悦难以言表。
鲁震虽然嘴上不说,但看着那依靠自然之力、而非他熟悉的炉火锻造出的“结晶”,眼中也充满了惊奇和赞叹。几个老盐工跪在池边,捧起那雪白的盐粒,老泪纵横。他们煮了一辈子盐,烟熏火燎,费尽柴草,何曾见过如此壮观、如此“轻松”就能得到的海盐?
“快!称重!测算产量!”王审知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下令。
盐工们立刻行动起来,用木锨将池中的盐收起,装袋,过称。度支司的吏员紧张地拨打着算盘,记录着数据。
最终的数字报上来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一号盐田的首批成盐,亩产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三百斤!(这个数字相对于当时低效的煎煮法,已是巨大的飞跃)
而且,这盐质地纯净,色泽雪白,颗粒均匀,远非昔日煎煮法得到的、往往带有杂质和苦涩味的粗盐可比。
“三百斤……三百斤啊!”度支司的主管捧着账册,手都在发抖,声音带着哭腔,“大人!以往最好的盐场,煎煮法亩产也不过七八十斤,还需耗费无数柴草人工!这晒盐法……这晒盐法简直是点海成金啊!”
成本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投入就是前期修建盐田的一次性费用和少量维护、管理人工。与煎煮法那无底洞般的柴草消耗和庞大盐丁队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泉州的盐产量将爆炸式增长!意味着盐价可以大幅下降,百姓都能吃上便宜的好盐!更意味着,官府的盐税收入将成为一个极其稳定而庞大的财源!
“好!好!好!”王审知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终于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灿烂笑容。所有的压力、所有的非议、所有的艰难,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无比的欣慰和价值。
他走下堤坝,来到盐堆前,也像那些老盐工一样,弯腰捧起一把盐。盐粒从他指缝间滑落,冰凉而干燥,散发着纯粹的味道。
“传令!”他直起身,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一号盐田所有盐工,本月工钱翻倍!参与建设、管理的官吏匠人,皆有重赏!”
“即刻起,扩大晒盐规模!以此处为范本,勘测选址,修建二号、三号盐田!”
“度支司、工曹,立即拟定新盐政细则,核算新盐成本,拟定新盐售价,报我审批!”
“通告全城,官府新盐不日上市,价格……至少比旧价低五成!”
一道道命令发出,整个盐田上下欢呼雷动!盐工们欢呼着,相互拥抱,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和丰厚的奖赏。官吏们也是笑容满面,与有荣焉。
王审知、陈褚、鲁震以及一众核心官员,就站在那高高的、洁白如雪的盐山前。海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袍,身后是碧海蓝天,眼前是辛勤换来的硕果。
“大人,有此盐利,我泉州财政无忧矣!”陈褚感慨万千,“修路筑城、练兵造船、兴办学堂……皆有了底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