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帐内的烛火在夜风中摇曳不定,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投射在粗糙的帐壁上,宛如一场无声的皮影戏。李百夫长掷地有声的请功言辞犹在耳畔回荡,主将王绪的手指却依旧有节奏地轻叩着楠木案几,目光在王审知与刘队正之间游移不定,帐内静得能听见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李百夫长,"王绪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你可知妄言请功,该当何罪?"
李百夫长毫不犹豫地叩首,额头重重磕在夯土地面上:"末将愿以全队三月军饷担保,若王三郎的卫生之法无效,甘受军棍三十!"
帐内顿时一片倒吸冷气声。军棍三十足以让人数月下不了床,这番赌咒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他并非一时冲动。王审知看着李百夫长宽厚的背影,突然明白这位粗豪军官的良苦用心——他不仅是在为自己担保,更是在为全军将士的性命下注。
王绪盯着案上的竹简良久,突然将其掷向王审知:"三日之内,若中军病患减半,本将便准你在全军推广!但若无效..."主将的目光陡然锐利,"你与李百夫长同罪论处!"
"末将领命!"王审知双手接住竹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知道这不是最终胜利,而是更艰难战役的开始。
离开帅帐时,月色已上中天。李百夫长突然从阴影中走出,塞给王审知一个沉甸甸的油纸包:"这是弟兄们省下来的盐巴,你说煮沸水时加点这个更好?"粗糙的手掌在火把映照下泛着伤痕累累的光泽,那是常年握持兵器留下的印记。
王审知心中一暖,正要推辞,却被对方按住肩膀:"拿着!俺们庄稼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但知道救命之恩不能忘。"他凑近低声道,呼出的白气在寒夜中凝结成霜,"刘队正派了两个亲兵盯着你,夜里小心。俺让两个弟兄在你帐外守着。"
回到营帐时,阿福正借着月光打磨长矛,见王审知回来连忙起身:"明远,我刚才看到刘队正的人在帐外鬼鬼祟祟地转悠,还往井台那边去了。"
"无妨。"王审知解开油纸包,雪白的盐粒在月光下闪烁如碎银,"帮我把这个分成小包,每个水井边放一份。"他突然想起什么,从行囊中取出炭笔和几片削好的竹片,"再找些红土来。"
三更时分,中军营地突然响起一阵骚动。王审知披衣而出,只见几个士兵正围着井台争吵,刘队正的亲信张队正站在一旁煽风点火:"我说这法子没用吧?加了盐的开水喝了更渴,依我看就是这小子故意折腾咱们!"
"让开!"王审知分开人群,手中握着十几片竹片。令人惊奇的是,每片竹片上都用炭笔和红土画着简单的图示:沸腾的水壶、洗手的动作、深坑的剖面。"不识字的弟兄记住这三个记号,照着做就能少生病。"
他亲自示范如何用最简单的工具——一个破旧的铁锅和几块石头搭成简易灶台,如何用最少的柴火将水煮沸。"看见没有?水滚后继续煮一刻钟,加点盐不仅能杀菌,还能补充体力。"
"哼,故弄玄虚!"张队正一脚踢飞竹片,"没有柴火怎么煮水?难道要弟兄们拆了帐篷烧?"
这话戳中了要害,士兵们顿时议论纷纷。王审知早有准备,转向李百夫长派来的亲兵:"请李百夫长调拨二十捆柴火,就说是主将特批的防疫物资。另外告诉弟兄们,松针、干草都能当燃料,不一定非要用木柴。"
亲兵领命而去,张队正脸色铁青却发作不得——主将的命令他还不敢公然违抗。王审知拾起被踢散的竹片,突然有了主意:"阿福,帮我把这些竹片用麻绳串起来,挂在每个营帐门口当帘子。这样进出都能看到,记得也方便。"
黎明时分,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军营,士兵们惊奇地发现,所有营帐前都挂着串起的竹片。识字的士兵念出上面用炭笔写着的《卫生三则》,不识字的则看着图画比划。更令人惊讶的是,每个水井旁都站着两个佩戴"卫生兵"标识的辅兵,他们都是从各队抽调出来的识字士兵,专门负责监督饮水卫生。
"这是王三郎弄的?"
"听说喝了那水真的不拉肚子了!"
"俺家婆娘以前也说过生水喝不得,可惜那会儿没人在意..."
议论声中,质疑渐渐变成好奇。王审知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看着卫生措施像涟漪般在营地扩散,突然明白自己这个文科生的真正武器不是具体的医学知识,而是将复杂事物简化传播的能力。
午时三刻,李百夫长匆匆赶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明远,军医刚统计完,中军新增病患果然少了一半!重病号也有好转的迹象。"他突然压低声音,"但刘队正把给各队的柴火都扣下了,说是要优先供应前线将士做饭。"
王审知并不意外,他从怀中掏出两张纸——这是他用最后一点带来的现代纸张写的《防疫物资申领单》和《卫生成效日报表》:"请百夫长帮我呈给将军。"他特意用不同颜色的墨水标注关键数据,还画了简单的折线图,让识字不多的王绪也能一目了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