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的烛火比三日前添了两盏,跳跃的光焰驱散了些许寒意,却驱不散殿内沉凝的气息。赵烈刚踏入殿门,便见龙案上摊着两份文书,一份是后金退兵后的边境斥候报,另一份则是密密麻麻的阵亡将士抚恤名录,崇祯皇帝正指尖按在名录边缘,指腹反复摩挲着泛黄的纸页。
“陛下。”赵烈单膝跪地,甲胄碰撞地面发出沉闷声响,他肩头的伤还未痊愈,动作稍大便牵扯得眉头微蹙。
崇祯猛地回神,快步上前扶起他,指尖触到甲胄上未褪的寒气,声音柔和了几分:“伤势未愈,不必多礼。磨盘山的捷报与损失,户部已核算清楚,你且先看看。”
赵烈接过奏报,目光扫过“后金镶红旗精锐尽损,岳托仅携三百余骑遁走,此役斩敌五万八千余级,俘虏三千二百人”的字句时,紧绷的下颌线稍稍松弛,随即落在“我方伤亡”那栏,喉结滚动了一下,缓缓将奏报递回。
“鞑子经此一役,至少三年无力南犯。”崇祯走到窗边,望着檐角融化的雪水,语气里终于有了一丝轻松,“但赏罚分明,方是立国之本。传旨,召保定营、京营、宣府诸将及蓟州卫所李达觐见。”
太监尖细的唱喏声传出殿外,不多时,张二牛、李达、张彪、李定国等人陆续入殿。张二牛的左臂仍吊在胸前,伤口渗血染红了绷带,却依旧挺直腰杆;李达一身蓟州卫所千户甲胄,甲片边缘磕碰得卷了边,领口还沾着漠北行军时的沙尘,他垂着手,指节因紧张而微微蜷缩,眼神里藏着难掩的激动与忐忑;李定国身姿挺拔如松,京营甲胄上的刀痕清晰可见,面沉如水地立在一侧;张彪则带着战场的风尘,袖口还沾着些许泥点,进门时脚步略顿,目光下意识扫过赵烈肩头的伤处。
待众人行礼毕,崇祯拿起一份明黄圣旨,清了清沙哑的嗓音:“磨盘山、山海关及京城保卫战,诸将奋勇,百姓归心,大明得以保全。今论功行赏,以示皇恩。”
他顿了顿,目光首先落在赵烈身上:“赵烈,统筹调度,大破后金,护京有功,特晋封为镇北侯,赐丹书铁券,食邑千户。其麾下漠北军增补粮饷,优先配备军械。”
赵烈躬身叩首,额头贴地:“臣谢陛下隆恩!此功非臣一人所有,乃战死弟兄与诸将同心协力之功,请陛下将赏赐分予阵亡将士家属。”
“朕自有安排。”崇祯抬手示意他起身,转而看向张二牛,“张二牛,磨盘山身先士卒,斩杀后金牛录额真三人,晋为参将,赏银五百两,赐‘忠勇’牌匾。”
张二牛猛地抬头,吊在胸前的左臂晃了晃,声音带着憨直的激动:“俺……俺谢陛下!这赏银俺要分给出征弟兄的家眷,俺一个人拿着不安生!”说着便要磕头,被崇祯笑着拦住:“准了。你的伤要好好养,后续还有重任。”
“李达听封。”崇祯的目光落在李达身上,语气多了几分赞许,“你自蓟州率卫所兵驰援赵烈,后随赵烈转战京城,正阳门一战死守半日,麾下弟兄伤亡殆尽仍未退后半步,斩杀乱贼七百余人,晋为指挥佥事,仍属赵烈麾下,其部兵员优先补充。”
李达猛地抬头,眼眶瞬间泛红,跪地时膝盖重重砸在金砖上,声音带着哽咽:“末将谢陛下!末将麾下原有五百弟兄跟着来京,如今只剩一百余人……求陛下允末将再招青壮,定不负陛下与镇北侯所托!”他双手按地,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连垂落的发丝都在微微颤抖,显然对这份提拔与兵员承诺感激涕零。
崇祯温声道:“准你从蓟州及京城周边府县招募四百青壮,户部拨银两千两用于整备军械,务必尽快重建部曲。”
“末将万死不辞!”李达重重叩首,额头抵着地面久久未抬。
随后崇祯看向张彪与李定国:“保定营副总兵张彪,勤王及时,在永定门外阻截李自成残部,晋为总兵;京营总兵李定国,整顿残兵守住内城,赏银三百两,京营增补兵员五千。”
“臣等谢陛下!”两人齐声领旨,张彪抚着袖口的泥点露出笑意,李定国则依旧沉稳,只是眼底多了几分亮色。
崇祯话锋一转,语气凝重起来:“吴三桂镇守山海关,阻敌侧应,功不可没。传旨,晋其为平西伯,赏银千两,允许其在关宁军中自行提拔副将一人,待边境安稳后再入京受封。”
赵烈适时上前:“陛下,吴三桂奏报称山海关城防需加固,其麾下关宁军折损过半,请求补充粮草与军械。”
“户部即刻调拨!”崇祯不假思索地应道,“山海关乃国门,半点疏忽不得。”
封赏完毕,殿内气氛愈发肃穆。崇祯走回龙案后坐下,手指敲击着桌面:“鞑子暂退,但内患未平。李自成、张献忠虽已被俘,但其旧部仍在作乱——刘宗敏、田见秀率李自成残部万余人遁入河南,孙可望、李定国(注:此处为张献忠旧部,与京营李定国同名,需区分)携张献忠残部数千人逃回四川,沿途劫掠州县;另有山东总兵刘泽清、河南巡抚高名衡叛投贼营,为祸地方。京城防务、兵员补充、肃清残贼,这三件事须即刻定夺。赵烈,你先说说京城防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