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的晨光终于刺破云层,却没带来半分暖意。寒风卷着残雪,在正阳门的城楼上打着旋,赵烈靠在冰冷的垛口上,指节因紧握佩刀而泛白。怀里的两个铜盒硌着胸口,盒底“金”“明”二字的纹路早已被体温焐热,可他心里的寒意却像浸了冰——今天是后金约定引爆“火种”的日子,城楼下的官道看似平静,实则藏着能吞噬京城的暗涌。
“将军,喝口热粥吧,熬了半个时辰,还温着。”张猛端着一个粗瓷碗走过来,碗沿冒着白雾,他的盔甲肩甲处还沾着昨夜巡逻时冻硬的雪块,“沈佥事刚从九个城门巡完回来,说崇文门、宣武门的守军最紧张——那边靠近漕运码头,人杂,怕后金的人混进来。对了,他还说京营的三千卫所兵已经分到各城门了,咱们正阳门就留了四百人,加上咱们带来的八十名燧发枪兵和锦衣卫,满打满算不到五百人。”
赵烈接过粥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手臂,却没驱散眼底的凝重。“四百人守正阳门?”他低头吹了吹粥面的浮沫,声音压得很低,“去年漠北对抗蒙古骑兵,咱们三百人守一座土城都嫌吃紧,更别说这京城正门了。兵部那边就没再调兵的可能?”
张猛蹲在一旁,挠了挠头,语气带着无奈:“沈佥事跟兵部张尚书吵了三回,张尚书说实在调不出人了——河南的李自成残部还在闹,陕西的张献忠残部又占了两座县城,京畿周边的精锐全派去平叛了,剩下的卫所兵大多是老弱,连刀都握不稳,调来也是白搭。”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外地的援军也指望不上——山东的兵要防海上的倭寇,山西的兵要守长城关口,离京城最近的保定营,就算现在出发,骑马也要三天才能到,根本赶不上今天的仗。”
赵烈沉默着喝粥,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早知道京城兵力空虚,却没想到会到这种地步——一座容纳百万百姓的都城,十座城门加起来的守军不足四千人,还大多是临时拼凑的卫所兵,连像样的盔甲都凑不齐。若后金真的倾巢来犯,这正阳门,恐怕撑不过一个时辰。
“对了将军,李达刚才来报,说李自成在囚车里闹着要见你,说有‘关乎正阳门存亡的事’要讲,还说‘后金不会傻到从正面攻门’。”张猛突然想起这事,语气里带着几分警惕,“那小子之前跟王自用混了这么久,别是想趁机搅局吧?”
赵烈放下粥碗,眉头皱起。李自成这时候要见他,是真有线索,还是想借后金的手脱身?他沉吟片刻,对张猛说:“你跟我去看看,带两个锦衣卫跟着,刀出鞘,防着他耍花样。”
两人穿过城楼内侧的营房,远远就看到囚车旁守着两个士兵,李自成正靠在栏杆上,脸色比前几天好了些,却没了往日的桀骜,眼神里满是凝重。看到赵烈,他立刻站直身子,双手抓着木栏,声音带着急切:“赵烈,我知道你不信我,但你必须听我一句——后金的主攻方向绝不是正阳门!”
赵烈停下脚步,双手抱在胸前,目光如刀:“你凭什么这么说?王自用给你的消息?还是你跟后金早有勾结?”
“我跟王自用是合作,不是勾结!”李自成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又迅速压低,“去年冬天我在他营寨里,见过后金派来的使者,那人跟王自用说‘正月十三要借正阳门的热闹,搅乱京城的防备’——他们说的‘借热闹’,就是故意放出‘正阳门引火’的消息,让你们把兵力都集中在这儿,其实是想从其他城门动手!”他指着东边的方向,语气更急,“崇文门靠近漕运码头,每天进出的粮船、货船几十艘,后金的人只要乔装成船夫,就能带着炸药混进来;还有西直门,那边是运煤的通道,守军大多是老弱,一冲就破!”
赵烈心里猛地一沉——李自成说的,跟他昨夜的担忧不谋而合。他转头对张猛说:“你立刻去通知沈炼,让他抽二十名锦衣卫去崇文门,再抽二十名去西直门,告诉那边的守将:第一,严查所有进出人员,尤其是船夫、煤工,腰间鼓鼓囊囊的必须搜身;第二,在城门内侧堆上沙袋,万一后金攻进来,能挡一阵;第三,每隔一刻钟发一次信号弹,没信号就是出事了!”
“明白!”张猛转身就跑,靴子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的声响,很快消失在营房拐角。
李自成看着张猛离开的背影,松了口气,又对赵烈说:“还有,后金的骑兵肯定会绕到城门侧面偷袭。他们的马快,要是从官道旁的树林里冲出来,你们的燧发枪兵来不及转向,很容易被冲散。你最好在树林边埋上绊马索,再派几个人放哨。”
赵烈盯着他的眼睛,试图从里面找到撒谎的痕迹,可看到的只有急切和后怕。“你为什么要帮我们?”他忍不住问道,“你是叛军首领,京城被攻破,对你不是更有利?”
李自成低下头,手指攥着木栏,指节发白:“我起义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不是为了让后金的人来屠城。去年我在河南见过后金骑兵的所作所为——他们攻破一座城,就烧杀抢掠,百姓连活路都没有。我要是眼睁睁看着京城变成那样,跟王自用、跟后金有什么区别?”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恳求,“赵烈,我知道我以前犯了很多错,要是这次能帮你们守住京城,求你以后别再追着我的残部杀了——让他们回家种地,别再打仗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