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是万象更新的时节,然而开封城却被一种比严冬更刺骨的绝望笼罩。黄河冰封,却封不住晋军南下的铁蹄;宫灯依旧,却照不亮梁室末路的前程。
一、 曹州:最后的壁垒
晋军攻占郓州后,稍作休整,便如同决堤的洪流,继续向西席卷。兵锋所向,曹州、濮州等重镇守军,或闻风而降,或一触即溃。李存勖采纳周德威“速战速决,直捣腹心”之策,不以占据城池为首要目标,而以歼灭梁军有生力量、快速逼近汴梁为宗旨。晋军铁骑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将梁朝在河南北部勉强组织的防线冲得七零八落。
梁末帝朱友贞在开封如坐针毡,连续发出数道措辞严厉的诏书,催促北面行营招讨使、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火速出兵救援。他甚至不惜以裂土封王为条件,恳求杨师厚挽救危局。
然而,驻守魏州的杨师厚,依旧按兵不动。他冷眼看着晋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河南,看着开封朝廷一日三惊的求援文书,心中那杆秤,正在悄然倾斜。
“大帅,晋军已破濮州,距汴梁不过二百余里!朱友贞连发十二道金牌催促进兵,我们……”副将忍不住再次进言。
杨师厚目光扫过堂下诸将,缓缓开口:“诸位以为,当今之势,梁晋孰强孰弱?”
台下一片沉默。答案,不言自明。
“朱友贞,昏聩之主,纵无李存勖,其国亦不能久。”杨师厚声音冰冷,“我杨师厚麾下儿郎,岂能为之殉葬?”
“那大帅之意,是投晋?”有人试探问道。
“投晋?”杨师厚冷笑一声,“李存勖雄才大略,志在混一四海,岂能容我辈拥兵自重?今日投他,明日便是鸟尽弓藏之时!”
“既不救梁,又不投晋,大帅欲如何?”
杨师厚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魏州”之上,声音斩钉截铁:“据河朔,观成败!他李存勖要取汴梁,尽管去取!这河北之地,乃我杨师厚与将士们一刀一枪拼杀出来,谁也休想轻易夺走!传令各军,紧守关隘,没有我的将令,擅动者,斩!”
他选择了最符合军阀利益的道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至于开封那个小朝廷的存亡,与他何干?乱世之中,实力才是永恒的真理。
二、 开封:绝望的黄昏
杨师厚明确拒绝出兵的消息传回开封,崇元殿内,最后一点希望的火苗,彻底熄灭了。朱友贞瘫坐在龙椅上,面如死灰,眼神空洞,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魂魄。殿下的赵岩、张汉杰等人,亦是面无人色,瑟瑟发抖。
“完了……全完了……”朱友贞喃喃自语,声音微不可闻。连最后的指望杨师厚都抛弃了他,这天下,还有谁能来救他?
“陛下!陛下!”老将王彦章须发戟张,扑倒在丹墀之下,以头抢地,声泪俱下,“臣愿率麾下死士,出城与晋贼决一死战!纵然肝脑涂地,亦不负陛下之恩!”
刘鄩也慨然道:“陛下,汴梁城坚池深,粮草尚可支撑一年!只要陛下下定决心,臣等必效死力,与城共存亡!未必没有转机!”
然而,他们的慷慨激昂,在绝对的绝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朱友贞看着殿下这些忠诚的老将,心中涌起一丝愧疚,但更多的,是无法克服的恐惧。他自幼长于深宫,何曾经历过真正的血火沙场?让他坚守孤城,等待那渺茫的“转机”,他做不到。
“罢了……罢了……”朱友贞无力地挥了挥手,声音疲惫到了极点,“是朕……是朕德薄,累及诸卿,累及天下……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了……”
他已心生降意。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同野草般疯狂滋长。投降,或许还能保住性命,甚至求得一官半职?总比城破身死,宗庙倾覆要强……
三、 晋营:雷霆前的寂静
与开封的死寂绝望相比,位于曹州附近的晋军大营,则是一片肃杀而昂扬的气氛。李存勖的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将领谋士济济一堂。
“大王,探马来报,杨师厚依旧龟缩魏州,毫无出兵迹象。汴梁城内,人心惶惶,朱友贞已无战心!”周德威声音洪亮,带着一丝兴奋。
李存勖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沙盘上那座已近在咫尺的汴梁城模型。“杨师厚老奸巨猾,欲坐山观虎斗,保全实力。殊不知,待我拿下汴梁,整合中原,下一个,便是他魏博!”
“大王,朱友贞似有降意,近日其使者活动频繁。”郭崇韬补充道。
“降?”李存勖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笑意,“弑君国贼之后,安敢言降?本王兴的是义师,讨的是国贼,岂能因一二贪生怕死之辈的请降,便污了这煌煌大义?传令三军,继续向汴梁推进!他要降,可以,让他自缚出城,跪迎王师!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他的态度坚决无比。他要的,不是妥协的投降,而是彻底的征服,是对朱梁篡逆政权的最终审判,是用敌人的鲜血与屈辱,来祭奠大唐的在天之灵,来奠定他李存勖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内外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唐内外三百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