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及第将全息地图切换到1645年四月扬州城外的立体布防图,只见各色旗帜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老铁们,要理解扬州之围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先看清这座城池究竟被哪些部队包围。他指着地图上不同颜色的标记说道。
你们看这里,朱及第将城西的旗帜放大,这是多铎亲自率领的正白旗主力,以满洲八旗为主,配备了大量红衣大炮。他们是攻城的中坚力量。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接过话头,将画面转向城南: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部队。这些是刚刚归降清军的原明军,其中以李成栋率领的高杰旧部最为显眼。他们熟悉扬州城防布局,而且急于向新主子证明自己的价值。
碳水教父凑近屏幕,指着几面特殊的旗帜问道:这些打着绿旗的部队是什么来头?我记得明朝军队都是用红旗的啊。
问得好!叶赫那拉大贝勒解释道,这些绿旗兵就是投降清军的汉军,被编为绿营。李成栋的部队现在就是打着绿旗,但他们中许多人一个月前还是大明的官兵。
朱及第继续分析战场态势:除了李成栋部,还有刘良佐的部分旧部、许定国的部队等。这些降军总数可能超过两万人,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迫切需要在清军面前立功。
这时直播间弹幕开始活跃起来:
网友【熬夜冠军】:好家伙,这是叛徒开大会啊!
网友【一颗仙人掌】:李成栋不是高杰的外甥吗?怎么投降得这么干脆?
网友【午后红茶】:感觉扬州守军面对的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个联合部队。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兵力对比图:从布防来看,多铎很懂得运用这些降军。他将八旗主力布置在城北和城西,而让降军负责城南和城东的防务。这样既可以利用降军对城市的熟悉,又能防止他们临阵倒戈。
叶赫那拉大贝勒补充一个重要细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降军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李成栋想压倒刘良佐的旧部,许定国又想证明自己比李成栋更忠心。这种竞争心态,可能会让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得更加极端。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所以老铁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阵营结构:以多铎八旗军为核心,以数支互相竞争的降军为辅助。这种结构既增强了清军的战斗力,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画面中,各色旗帜在扬州城外迎风招展,仿佛在诉说着这段复杂而残酷的历史。
朱及第调出多铎的军令文书档案,神色凝重地说:关于屠城命令的来源,我们得从清军的作战传统说起。老铁们都知道,清军在入关前就有一套明确的攻城规则:献城投降可保平安,抵抗破城则难免屠戮。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的记载补充道:努尔哈赤时期就明确规定抗拒者诛,投顺者养。多铎作为清军主帅,确实有权在破城后下令屠城,这是他们的祖制。
这时上铺的叶赫那拉大贝勒探出头来:但这里有个关键细节,多铎在攻城前曾多次劝降史可法,均遭拒绝。按照清军惯例,这种情况下破城后实施屠城是符合其军规的。
碳水教父一边吃着薯片一边插话:那多铎到底有没有明确下过屠城令?
朱及第调出几份相互印证的材料:从现存史料看,多铎确实没有留下白纸黑字的屠城令。但是,我们可以从三个侧面来印证:
第一,清军入城后的行为高度一致,显然是统一指挥;
第二,多铎事后在给清廷的奏报中对屠杀只字不提,这反而显得欲盖弥彰;
第三,当时在扬州的外国传教士的记载也提到清军是奉命行事。
直播间里立刻议论纷纷:
网友【夜猫子】:这不就是古代的模糊命令吗?领导不说透,下面的人往狠里做。
网友【吃瓜群众】:多铎这招高明啊,既执行了屠杀,又不留书面证据。
网友【路人甲】:感觉这就是清军的一贯作风,之前在辽东也这么干过。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进一步分析: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多铎在破城后第三天就离开了扬州,把后续事务交给了手下将领。这说明屠杀是得到他默许的,否则将领们不敢擅自行动这么久。
朱及第点头道:而且我们要注意,李成栋这些降将虽然凶残,但在清军体系内还属于,没有主帅的默许,他们绝不敢在八旗主力还在场的情况下肆意妄为。
画面中显示出多铎离开扬州时的行军路线,朱及第总结道:所以老铁们,虽然找不到直接的屠城令,但通过多铎的作为和不作为,以及清军的一贯传统,我们可以推断出屠杀是在他授权下进行的。这就是历史上常见的不言而喻的命令。
直播间里立刻分成两派:
网友【熬夜冠军】:肯定是八旗兵主力干的!李成栋他们刚投降,哪来的胆子擅自屠城?
网友【一颗仙人掌】:但《扬州十日记》里记载,有些士兵会说江淮方言,这明显是投降的明军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