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十,距离正日子还有三天,吴家小院的“战时状态”便已全面升级。按照当地习俗,本家同宗的“当家子”们开始正式“入伙”,意思是不仅来帮忙,而且这几天的饭食也都在主家解决,象征着家族团结,共同出力。院子里比往常更加热闹,人头攒动,喧声鼎沸。
吴老栓作为总指挥,坐镇院中,不时发出指令。临时搭建的灶台已经生起了火,借来的几口大铁锅里炖着肉,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浓郁的肉香混合着蒸笼里飘出的馒头香味,弥漫在整个院子上空,勾人馋虫。男人们负责体力活,劈柴、挑水、搬桌椅、搭喜棚(用帆布和竹竿临时搭起来遮挡风尘和日头的棚子)。女人们则围坐在一大堆待处理的食材旁,说笑声、切菜声、盆碗碰撞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交响乐。
“红兵,再去开闸抽些水来,水缸快见底了!”
“德贵,你再去检查一下明天要用的鞭炮,长短搭配,迎亲、进门、开席都得放,一样不能少!”
“秀兰,这肉切得再薄点,到时候好入味!”
吴老栓的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每个人都按照他的吩咐忙碌着,秩序井然。吴建军穿梭其间,忙着给大家递烟,招呼喝水,脸上虽然带着连日操劳的疲惫,但眉眼间的喜气却怎么也掩不住。李秀云则和妯娌们在厨房里忙碌着几十号人的饭菜,虽然累,但看着族人们为了自己儿子的事如此尽心尽力,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温暖。这种热闹而朴素的集体劳作,充满了浓浓的乡土人情味,是城市里难以见到的景象。
与此同时,马雪艳的母亲、姐姐马雪萍以及一位代表女方长辈的舅舅,也已经从景县赶了过来。由于路途较远,吴家提前在县城一家条件还算不错的宾馆为他们订好了房间安顿下来,以示对亲家的尊重和体谅。马母看着宾馆干净的房间,心里对吴家的周到安排又添了几分满意。
九月十二,正日子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层薄薄的晨雾如同轻纱般笼罩着西里村。吴家小院却早已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吴普同穿着一身崭新的藏蓝色西装,这是他和马雪艳一起挑的,虽然穿着还有些不习惯,但衬得他格外精神。胸前别着一朵鲜艳的红花,上面写着“新郎”。他脸上带着紧张、期待和难以抑制的喜悦。
院子里,由吴德贵张罗来的四辆轿车已经一字排开,洗得锃亮。头车那辆红色桑塔纳的引擎盖上,装饰着用彩带扎成的心形和娃娃,格外醒目。司机和陪同接亲的本家小伙们也个个精神抖擞。
“吉时已到,发亲!”吴老栓站在院门口,看了看天色,中气十足地高声宣布。
顿时,院子里鞭炮齐鸣,噼里啪啦的响声震耳欲聋,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硝烟味瞬间弥漫开来。在众人的欢呼和祝福声中,吴普同在几位本家兄弟的簇拥下,有些腼腆又激动地坐进了头车。车队缓缓启动,驶出村庄,向着县城方向而去。车后还跟着一队本村的年轻人和看热闹的小孩,浩浩荡荡,送到村口,好不气派。
县城宾馆里,马雪艳也早已起床。请来的化妆师手艺不错,给她化上了精致的新娘妆,盘起了头发,戴上了吴普同送的那枚钻戒和配套的耳钉。她穿着那件精心挑选的红色改良旗袍,坐在床边,等待着接亲队伍的带来。母亲和姐姐围在她身边,细细地帮她整理着衣角、头发,眼里既有不舍,更有满满的祝福。
“到了婆家,要孝顺公婆,和普同好好过日子。”马母拉着女儿的手,轻声叮嘱着,眼圈有些发红。
“妈,您放心吧,我会的。”马雪艳用力点头,声音有些哽咽。
马雪萍则笑着打趣:“别哭别哭,妆花了就不漂亮了!今天可是你最美的日子!”
接亲的队伍准时到达宾馆。按照习俗,少不了一番“堵门”的嬉闹。马雪萍在门口,笑着要红包、要新郎表态。
“新郎官,以后家里谁做饭?”
“我做!”吴普同红着脸,大声回答。
“谁管钱?”
“雪艳管!”回答得毫不犹豫。
“大声点,没听见!”
“雪艳管钱!”吴普同几乎是在喊了,引得楼道里一片哄笑。塞了好几个红包,说了无数好话,房门才终于打开。看到端坐在床边、一身红妆、明艳不可方物的马雪艳,吴普同瞬间愣住了,眼里满是惊艳和爱意。他走上前,在众人的起哄声中,有些笨拙地给马雪艳穿上了新的红鞋,然后在一片祝福声中,将她小心翼翼地抱了起来,走下楼,坐上婚车。
车队载着新娘,浩浩荡荡地返回西里村。村口早已有放哨的小孩跑回来报信:“来了来了!新娘子来了!”顿时,村里又一次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吹鼓手班子卖力地吹奏着喜庆的乐曲)。几乎全村的人都出来看热闹,孩子们在车队前后奔跑嬉闹,大人们则笑着指指点点,评论着新娘子漂亮、车队气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凡人吴普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