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
姜镶站在大同城墙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清军,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
大同总兵姜镶,手里掌握着一支战斗力不俗的军队,说起来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大同距离蒙古草原近,因此这里并不缺战马。
中国的马匹大体上有三处来源:
上等马是来自西北陕甘的西北马,西北马更加高大、强壮,缺点是耐力不足。
当然,汗血马除外,这是几乎没有缺点的马,不过汗血马数量太少了,非常昂贵。
下等马是云贵川的西南马,又称滇马、川马,西南马矮小、瘦弱,耐力也不强,一般只能用作后勤运输。
中等马是北方草原的蒙古马,蒙古马体型中等,虽然不如西北马高大健壮,但耐力更强。
实际上,清军和明军的战马,基本上都是蒙古马。
大同由于具备靠近草原的地理优势,因此可以通过贸易,用中原的商品交换草原的马匹。因此,姜镶手里的部队,几乎是清一色的骑兵,这也是他敢于反清的资本。
其实多尔衮的十万大军刚进入山西时,姜镶并没有立刻退回大同防守,而是勇敢地带着自己的骑兵对多尔衮的前锋部队发动了一次奇袭,这种勇敢的行为,在一般的明朝军队里已经很少见到了。
不过,令姜镶倍感意外的是,多尔衮的骑兵居然装备了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枪械,这使得姜镶遭遇了重创,不得不撤退回大同,凭借高墙坚守。
后来,从李书恒派来的信使那里,姜镶才得知,这种新式枪械叫做后膛枪,正是依靠这种枪械的威力,李书恒才把何洛会赶出了陕西,只是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的功夫,多尔衮居然已经能够仿制并且批量装备清军了。
十个月……我真的能够守这么久吗?
姜镶的心里犯起了嘀咕,照这种情况来看,如果没有援军的话……恐怕最多只能守三个月吧……
西安。
马如月急匆匆地走进李书恒的书房。
“书恒!书恒!听说多尔衮亲率十万大军包围了大同,姜镶请求援军,咱们要不要出兵救援,你可有打算?”
李书恒放下毛笔,给马如月沏了杯茶:“马姑娘,稍安勿躁!来,先喝杯茶。”
“哦……行!我性子急,你别介意,我慢慢喝茶,你慢慢说。对了,叫我如月就行!”
“如月……姑娘,你知道,我是参谋出身的,呃……简单来说,就是相当于军师。
从一个军师的角度来说,地理上山西是陕西和中原的门户,可以说,谁控制了山西,谁就能最终控制北方。
换句话来说,如果山西落入多尔衮的手里,那么我们想要守住陕西,难度就会增加数倍——从山西境内有多个渡过黄河进攻陕西的渡口,到时候我们就会被迫分兵,陷入疲于奔命的不利局面。
反而言之,如果山西控制在我军手中,不仅退可保陕西平安,进还能从山西东部的多条山口出兵,进攻河南河北,甚至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北京!当年李自成就是走的这条路线。”
“书恒,我脑子没那么灵,要是我理解得没错的话,你的意思是,山西必须要救,你也有了救援的策略?”
“嗯……也可以这么说,救是肯定得救的,大同还是北上连接草原的节点,如果大同丢了,蒙古各部就会完全倒向清廷,所以,大同绝不能丢!
但怎么救,什么时候救,我还需要慎重。毕竟陕西多年战乱,刚刚开始恢复,殿下又免了百姓的田赋,税负入不敷出,难以扩充兵力和武器……咱们现在只有两万人,凭两万人,如果轻率出兵的话,怕是不仅救不了姜镶,最后把陕西也给丢了!”
“我明白了,行,我听你的!哦……你的茶不错,谢了!”
马如月大喇喇地将茶一饮而尽,然后离开了书房,接着练兵去了。
济南府。
妶玉率领两千多人,在济南城外排兵布阵。
“殿下,末将李化鲸请战!”
妶玉心里一乐,哟呵,这位李大叔今天怎么这么勇敢,居然主动请战,要求攻城了?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眼瞧着姜信立下大功,要是再不努力,搞不好一个月前还是小卒的姜信,以后就要骑到他李化鲸的头上了,这让他怎么咽的下这口气呢?
妶玉点了点头,同意了李化鲸的请求。
“传令,命李化鲸部为先锋,三当家居后协助,试探性攻城,此次攻城目的为试探城内守军的兵力部署,不必强攻!”
“得令!”
“咚咚咚——”随着战鼓擂起,戚菡冬指挥士兵把炮车推到前沿,几十座将军炮陆续发射炮丸,朝城墙上轰去。
几轮炮射过后,李化鲸的步兵开始了攻城,而城内的守军也很快开始反击。
“殿下,看样子城内的守军人数还不少,不知道守将是谁?”
“嗯,先看看再说。”
济南城楼上,山东巡抚方大猷冒着炮火指挥着士兵们守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贞德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贞德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