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外,喊杀声震天。
“正蓝旗的勇士,你们证明自己的时候到了!”
豪格骑着一匹棕色的宝马,指挥着自己的部众奋勇攻城。
说起正蓝旗,说是八旗里面最命途多舛的一个旗也不为过,在努尔哈赤时代,正蓝旗的旗主是莽古尔泰,到了皇太极时代,莽古尔泰在与皇太极的政治斗争中落败,正蓝旗一度被取消,后来被恢复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成为了正蓝旗的旗主。
本来,按理来说,皇太极死后应该是长子豪格继位,那么正蓝旗作为从龙之臣,就会成为八旗里面地位最高的一个旗。
但由于多尔衮三兄弟的势力太强,最后扶持了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继位,也就是顺治皇帝,于是,本来最有继位合法性的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以及豪格的正蓝旗,再次在八旗里面被边缘化,处处受到打压。
此时,像这种强攻山海关的任务,明显将会给正蓝旗带来巨大的伤亡,说白了就是拿他们当了炮灰了,但人家是摄政王,你又能怎么办呢?
豪格也懒得去想那么多,他只想着,自己身为爱新觉罗家的人,只要在战场上勇猛作战就行了。
山海关其实是由4座城关组合而成,分别为北面靠山的北翼城,南面临海的南翼城,中间靠东面的东罗城,和中间靠西面、紧贴东罗城而建的西罗城。
这4座城关,用长城连接在一起,可以互为犄角,互相支援。
从地形上来看,山海关北面是高山,南面是大海,只有中间一片狭小的平原,其实是非常不利于进攻的,因为清军的兵力施展不开。
如果进攻北翼城的话,等于是从平原往山上仰攻,红衣大炮的射程就会降低,说白了,就会出现顺军架在山上的红衣大炮可以打到清军,而清军的红衣大炮打不到顺军的尴尬局面。
而如果进攻南翼城,海边潮湿、地面松软,也很难施展兵力。
因此,清军只能向中间的东罗城发动进攻。
但这也正中了顺军的下怀,因为东罗城恰恰是整个山海关防守最强的地方。
当清军向东罗城进攻的时候,将会受到来自5个方向的顺军的合力攻击。
其一,是东罗城的守军。
其二,是来自东罗城西侧,西罗城守军的攻击。西罗城建造得比东罗城更加高大,因此西罗城上的红衣大炮,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
其三,是来自北面山上,北翼城山上守军的夹击。
其四,是来自南面海边,南翼城守军的夹击。
其五,则是有可能面临更北方向,一片石顺军,出关偷袭清军的后路。
总得来说,山海关从设计上,就是一个极度易守难攻的雄关,而历史上,清军也从来没有真正攻克过山海关,直到明末吴三桂主动献关投降,清军这才第一次征服了这个天下第一关。
但在这个时间线上,由于诸葛灵的出现,吴三桂成了李自成的忠臣良将,拒绝降清,于是唐尔衮只能选择命令豪格强攻山海关。
但是很遗憾,等待豪格和正蓝旗的命运,在这一刻已然注定。
经过了一天的鏖战,正蓝旗付出了伤亡两千人的代价,耿仲明的炮队,也被顺军摧毁了5座红衣大炮。
可以说,第一天的战斗,以清军的完败,吴三桂的完胜结束。
威远堡,清军大营。
唐尔衮怒不可遏,地上的军报散落一地。
本来,他想借此机会严惩豪格,但多铎劝阻了他,毕竟山海关易守难攻是众所周知的,豪格的正蓝旗虽然战败,但作战还算勇猛,如果严惩豪格和正蓝旗,恐怕难以服众。
唐尔衮焦急地来回踱步,通过今天的试探,他确信吴三桂不会降清了,也深知如果不改变战略,继续强攻山海关的话,不仅很难破关,就算破了关,也必会给八旗造成巨大的伤亡。
而李自成的顺军主力,还在石河西岸以逸待劳,到时候自己以四五万疲惫之师,对战李自成的二十万蓄锐之师,结局可就难料了。
唐尔衮的眼睛看向地图,古北口、喜峰口、居庸关……既然强攻山海关不成,那么不如像当年那样,绕过山海关,直接偷袭北京?
此时李自成的主力聚集在山海关,北京城和空城没有什么区别,整个北方地区,地方上尚有大量明朝军队在与顺军作战。
如果清军偷袭北京,竖起扶明灭顺,替崇祯皇帝复仇的大旗,在北方地区与明朝军队联合起来,共同与李自成作战,胜负犹未可知也!
石河西侧,顺军大营。
李自成拿着吴三桂的捷报,乐得哈哈大笑。
这个吴三桂果真是个人才啊,首战就大败清军,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大顺军主力隔岸观火,没有伤亡一兵一卒,还得到了休整。
好好好,传令,加封吴三桂为“平辽伯”,赏金千两,以示鼓励。
李过却有些欲言又止,他倒不是反对封赏吴三桂,而是担忧清军像几年前那样,在山海关受挫后,选择绕过山海关,偷袭北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贞德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贞德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