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某一天,南昌公主府内,例行的每日晨会上,众将站立在两边,看着坐在高堂之上凤椅上的妶玉公主,等待晨会的开始。
不过今天的晨会与往常似乎有些不一样。
往常公主晨会时从来不会坐得离大家这么远,也时不时与众人拉拉家常,非常有亲和力。
但今日公主却非常罕见地坐在了远处的凤椅上,中间还拉上了一道半透明的纱帘。
但大家也没有想太多,毕竟公主身份尊贵,这么做才是本来应该的样子。
可是大家左等右等,迟迟不见晨会开始。
过了许久,只听妶玉身边的侍女长周怡高声说道。
公主有令,宣九江伯入内。
九江伯?公主的孪生弟弟?
之前虽然一直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但大家从来也没有见过他,原来还真有这么个人啊!
众人纷纷调头向门外看去,只见一个长相俊俏的翩翩公子,在侍女的引领下缓步踏进了殿内。
不得不说,这九江伯长得和妶玉公主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要不是他开口说话时的男人声音,光是看外表,还真的是很难分辨。
其实妶玉哪里有什么弟弟啊,此刻进入殿内的九江伯贞钼,其实就是来了月事,变成男人后的妶玉本人,而大殿内的公主,则是周怡找来的替身!
“贞钼给公主殿下请安,姐姐可还安好?多年未见,弟弟甚是想念姐姐!”
“九江伯请起,你从欧罗巴游历归来,如今正是报效国家的时候,听说你有些新奇物件要进献,可否拿出来让诸将开开眼界?”
殿上的公主声音很小,众人不是很听的清楚,不过好在周怡进行了传声。
这个时期的明朝,其实对世界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当然,不认识世界也不行,因为葡萄牙人早就在澳门设立了贸易点,甚至还在澳门修筑了棱堡,明朝的红衣大炮,其实就是仿造的葡萄牙大炮。而台湾此时更是被荷兰人殖民着。
“姐姐,我这次从英吉利国回来,原本带回来了不少好东西,不过回国途中在占婆国附近遭遇了海难,船只沉没,虽然弟弟幸免于难,但东西只剩下随身携带的两样。”
随后,贞钼从身上取出一个木盒子打开,众人往盒子里看去,只见里面装着一个不到巴掌大的小纸盒子,还有一幅卷轴。
贞钼先取出纸盒子,向众人展示。
“此物名为‘火柴’,乃是引火之物,可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引火。”
说着,便抽出一根火柴,当众点燃了。
“等会儿,这不就是火折子吗?”
“不然,此物平时不需点燃,用时只需轻轻一划,即可点燃,且可以存放经年。”
随后,贞钼又展开那幅卷轴。
众人直到看清卷轴上画的东西,才真正兴奋起来。
因为卷轴上画的不是别的,正是一把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式火枪!
“这是……这是自生火铳?不对,好像又不太一样!”
将领中有些有见识的,一眼就认出了图上枪械的不同之处。
虽然此时明清双方使用的枪械都是火绳枪,但是其实燧发枪早就已经发明出来了。
世界上最早的燧发枪是16世纪的法国人马汉发明的,但是任何新技术的发明,都不是立刻得到重视和应用的。
站在后人的视角,我们认为燧发枪的发明是枪械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但是历史上,燧发枪从发明出来后,整整一百年的时间,都几乎无人问津,直到200年后的18世纪,也就是差不多要到乾隆时期,欧洲才真正大规模地使用燧发枪。
在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这个历史节点,不光是中国,欧洲主要使用的也是火绳枪,原因很简单,因为火绳枪技术成熟,比较好用。
而燧发枪设计复杂,制造成本高,点火成功率低,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装备和应用。
其实大明朝早在十年前,兵部侍郎毕懋康也改良了燧发枪,并把它记录在自己的着作《军器图说》当中,将其命名为“自生火铳”。
当然,由于类似的原因,这种新式火枪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
贞钼所展示的图纸,击发装置确实和自生火铳类似,取消了火绳,而是采用燧石击发。
但不同之处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同于传统枪械的圆形弹丸,图上的弹丸头部是椭圆形的,并且椭圆形弹头的后面还有一个长长的圆柱形的弹体,弹体其实是纸做的,里面装的是定量的火药。
“此物乃是新式燧发枪,子弹不从枪管前方装入,而是从后方装入,并且不需要装填火药,每颗子弹的火药都预先装在了子弹后面的纸壳里面了,并且,枪管内部开了螺旋形的膛线。总之,我管这种新式枪械,叫做‘后装膛线定装弹燧发枪’,简称‘后膛枪’。”
“这自生火铳我们都知道,燧石的点火成功率太低了,战场上要是打不着火,那不耽误事儿嘛?”有将领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贞德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贞德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