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 汉·汉王三年 / 西楚·霸王三年 农历十一月初十
狄道城,岁暮天寒,朔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敲打着郡守府紧闭的窗棂。府内正堂,却因炭火盆烧得正旺而暖意融融,只是这暖意中,透着一股针尖对麦芒的紧绷与肃杀。
堂内分宾主落座。主位之上,李凌(19岁)一身玄色常服,神色平静,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案几,目光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客位之首,一位年约三旬、面容清癯、目光炯炯有神、身着丞相府属官深衣的男子(属性预估:【随何,体质60,力量55,敏捷58,智力88,政治85,魅力78,幸运??,特长:辩才、筹算、察言观色】)正襟危坐,脸上带着公式化的、滴水不漏的微笑。他便是奉丞相萧何之命前来“核查账册”的特使,西曹掾随何。其身后,肃立着数名捧着算盘、竹简、笔墨的文吏,个个低眉顺眼,却透着一股精干之气。
“李将军,”随何率先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下官奉萧相国之命,循例核查陇西、北地两郡近年赋税、丁口、军籍、仓廪之数。此乃朝廷定制,关乎国用民生,亦为考评地方政绩之据。还望将军……鼎力配合。”他特意加重了最后四字,目光若有深意地扫过李凌。
李凌微微一笑,抬手示意:“随曹掾言重了。丞相关心边郡,遣使核查,乃分内之事。本王治军牧民,皆仰仗朝廷威德,自当坦荡无私,全力配合。李郡守——”
侍立一旁的陇西郡守李信(属性预估:【李信,体质65,力量68,敏捷60,智力75,政治70,魅力72,幸运??】)立刻上前一步:“下官在。”
“即刻将郡府一应簿册账目,悉数调来,供随曹掾及诸位先生查验。凡有所问,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凌吩咐道,语气坦然。
“诺!”李信躬身领命,转身对随何道:“随曹掾,请随下官至偏厅,账册已备齐。”
随何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本以为会遭遇各种推诿拖延,没想到李凌如此爽快。他不动声色地起身:“有劳李郡守。”带着一众文吏,随李信前往隔壁早已布置好的算房。
算房之内,烛火通明。
竹简、木牍堆叠如山,分门别类,看似杂乱,实则有序。陇西郡府的文吏与随何带来的丞相府计吏相对而坐,开始逐一核对。
随何并未亲自动手,而是负手立于一旁,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账目名称和编号,偶尔抽出一卷,快速浏览,问上几个关键问题。
“李郡守,去岁北地郡遭匈奴寇掠,损失颇巨,然今岁上缴赋税竟与往年持平?此中差额,从何弥补?”随何抽出一卷关于粮赋的竹简,看似随意地问道。
李信早有准备,从容答道:“回曹掾,去岁损失,已奏报丞相府备案。今岁赋税持平,一赖天佑,陇西今岁略丰;二赖将军率军民奋力自救,开垦新田,以工代赈,减少官府赈济支出;三来,与羌人互市,所得牛羊皮毛折价,部分充入府库,抵偿税赋。此皆有明细账目可查。”他示意文吏找出相应的市易账和垦田记录。
随何仔细核对了相关账目,数字大致吻合,虽觉其中或有腾挪(如互市利润可能被低估),但一时找不到明显破绽,只得暂且记下。
“另,郡兵名册记载,额定兵员五千,然今岁军饷、粮秣支用,似有超出?”随后又抛出一个尖锐问题。
李信面色不变:“曹掾明鉴。额定五千乃平日之数。然去岁至今,匈奴屡犯,战事频仍,将军奉王命募兵御侮,现有兵员实为七千三百余人,超编兵员之饷粮,皆从战时特别捐输及抄没匈奴、叛羌资产中支应,并未额外增加朝廷负担。此事亦曾行文禀明。”他再次出示了募兵令、捐输记录和战利品清单。
随何眉头微蹙。战时扩编,以战养战,确是常情,且李凌有“镇北将军,总督军事”之权,程序上并无大错。但他敏锐地感觉到,这超编的两千多人,恐怕皆是精锐,且对李凌忠心耿耿。
核查在一种表面客气、暗地较劲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整日。随何带来的都是算学高手,查账极细,而李信准备的账册也极为“周全”,滴水不漏。明面上的账目,几乎完美无缺,完全符合甚至优于一个经历战乱的边郡应有的表现。
然而,随何凭借其过人的智力和政治嗅觉,依然从一些细微之处,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比如,郡府账目中对“水泥”、“新式弩械”的记载语焉不详,仅以“工坊耗用”、“守城器械”等模糊名目带过,其具体产量、成本、流向成谜。
又比如,与羌人互市的规模、利润,似乎被有意低估。
再比如,李凌麾下那支战力惊人的“玄甲营”,其粮饷装备消耗,在郡兵账目中几乎找不到独立体现,仿佛被分摊消化于无形。
这些,都指向一个事实:李凌在陇西、北地,拥有一套独立于郡县府库之外的经济和军工体系!其规模和效率,远超朝廷所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