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 汉·汉王三年 / 西楚·霸王三年 农历七月廿五
狄道城,将军府议事堂。
气氛凝重,不复月前大破匈奴、慑服羌人时的激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沉默,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与决绝。堂下,陇西郡守李信、玄甲营统领赵老四、郡兵校尉王勇等核心文武肃立,目光皆聚焦于主位之上。
李凌(19岁)端坐于案后,面色已恢复红润,体内余毒在淳于意的调理和自身强悍体质下尽数拔除,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邃、冰冷。他手中把玩着那卷由御史大夫灌婴带来、又被他掷于地上的明黄绢帛——那份来自荥阳汉王朝廷的申饬与索要之旨。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那冰冷的锦缎和严厉的字句,仿佛在触摸一道已然无法弥合的裂痕。
“灌婴……走了。”李凌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让堂下众人心头一紧,“带着几块水泥,几具弩机,和一堆他自己恐怕都看不明白的文书,回荥阳向汉王和萧丞相复命去了。”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毫无温度的嘲讽,“诸位以为,此事,便如此了结了么?”
众人沉默。他们皆知,此事绝无可能了结。朝廷的猜忌已然摆上台面,索要核心技术之举更是触及底线。此次灌婴未能得逞,下次来的,或许就不是宣旨的钦差,而是问罪的刀兵了。
李信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道:“将军,朝廷此番作为,实令人心寒。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等终究是汉臣,若公然抗命,恐……恐授人以柄,予人口实啊。”他语气中充满了忧虑与挣扎。
“汉臣?”李凌抬眼看他,目光锐利如刀,“李郡守,你告诉我,当匈奴单于三万铁骑兵临城下,荥阳的援军在何处?当狄道军民浴血奋战、十室九空之时,朝廷的粮草军械在何处?当灌婴手持王诏,索要我辈浴血守护之依仗时,他可曾想过,我等还是‘汉臣’?”
一连三问,句句诛心!李信面色涨红,哑口无言。赵老四、王勇等将领则面露愤慨之色,显然深有同感。
“他们视我等为边陲戍卒,可随时舍弃,可任意索取!”李凌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压抑的怒意,“他们畏惧项羽,便需我等在前拼杀;他们猜忌功臣,便欲削我爪牙!天下岂有这般道理?!”
他猛地站起身,将那卷绢帛重重拍在案上!
“今日索要水泥弩机,明日便可索要我等项上人头!陇西、北地,乃我等与麾下将士、与万千百姓用血换来的!绝非他刘邦可随意拿捏、赏赐剥夺的私产!”
堂内一片死寂,唯有李凌的话语在回荡,敲打着每个人的心防。
“将军之意是……”赵老四眼中燃起火焰,试探着问道。
李凌目光扫过众人,一字一句,清晰无比:“自今日起,陇西、北地两郡军政要务,皆由我等自决!荥阳诏令,凡有利于抗胡安民、巩固边防者,我等遵行;凡有损于此、或意在削权夺器者,一概虚与委蛇,或……置之不理!”
“两郡赋税、兵员、粮秣,优先保障本地防务与民生,无需全额上缴荥阳!一切,以守住这片基业为要!”
“此非叛逆,乃自保!乃为这万千追随我等、信赖我等的军民,争一条活路!为这华夏西陲,留一道不破的屏障!”
此言一出,如同惊雷炸响!
虽然众人早有预感,但当“自决”二字真正从李凌口中说出时,依旧感到一阵心悸与……莫名的振奋!这意味着,从此之后,他们很大程度上将脱离荥阳的掌控,走上一条充满风险却也拥有更大自主的道路!
“末将(下官)!愿誓死追随将军!”赵老四第一个单膝跪地,抱拳怒吼!他早已对朝廷寒心。
“愿誓死追随将军!”王勇及一众武将轰然应诺,声震屋瓦!
李信面色变幻数次,最终长叹一声,深深躬身:“下官……谨遵将军号令!愿为陇西、北地百姓,尽忠职守!”他选择了脚下的土地和眼前的统帅。
“好!”李凌扶起众人,“然则,自固非是自闭。外需御胡,内需安民,强兵富国,方是根本。诸君听令!”
“赵老四!”
“末将在!”
“玄甲营重建,乃重中之重!不拘一格,从军中、羌部、乃至流民中遴选悍勇忠诚之士,严格操练!三月之内,我要见到一支千人规模的新玄甲营!一应粮饷甲胄,优先供给!”
“诺!末将必不辱命!”
“王勇!”
“末将在!”
“整编郡兵,淘汰老弱,加强操练!重点演练步弩协同与城防守御!将新式弩械,优先配备郡兵!”
“诺!”
“李信!”
“下官在!”
“民政之事,托付于你。首要之事,安抚流民,分发粮种农具,鼓励垦荒!推行以工代赈,组织民夫,继续加固各城城防,尤其是狄道、泥阳、上邽、陇西(郡治) 四城!开通与羌人各部之互市,以盐铁布帛换取其牛羊马匹,但需严加管控,尤其铁器流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