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沉吟片刻,道:“山中寻粮,如大海捞针,强求不得,反易中伏。不如以逸待劳。楚军藏粮,终需取用。可于各出山要道设下暗哨,广布疑兵,严查往来。其运粮而出之时,便是其暴露之时。届时,或截杀,或尾随,皆可反制。”
“至于程邈……”韩信看向陈平,“其阳谋之基,在于‘公正无私,才干出众’之表象。若欲破之,或可寻其‘不公’之处,或……制造其‘不公’之机。”
陈平眼中精光一闪,心领神会:“下官明白。程邈负责整饬仓廪,涉及钱粮物料调配,此中可操作之处甚多。其若真为奸佞,纵一时谨慎,久守必失。其若为忠良……亦可令其‘百口莫辩’。” 最后一句,他说得意味深长。对于可能威胁到李凌统治的人,纵是忠良,若不能为其所用,亦需设法掌控或排除。
李凌自然听懂了弦外之音,他沉默片刻,道:“监视即可,未得确凿证据前,不可妄动。眼下,春耕为第一要务。唯有粮足,方能民心安,军心稳。”
“将军仁厚。”陈平躬身道,“下官自有分寸。”
就在这时,李凌怀中那枚“祖龙魂佩”忽然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温热感,一道模糊的意念碎片仿佛直接映入他的脑海——那是一片茂密的山林,一条隐秘的溪流,溪边巨石下似乎有新翻的泥土痕迹……
李凌猛地一怔!
这是……魂佩的感应?是神国的提示?还是……自己高度紧张下的幻觉?
“将军?”韩信敏锐地察觉到李凌的异样。
李凌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惊疑,不动声色地道:“无事。方才想到,野狼峪之溪流……或许值得再仔细勘查一番。明日,我亲自带一队人马去看看。”
韩信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但并未多问,只是点头:“将军亲往,或有所得。然需多加小心,谨防埋伏。”
“自然。”
次日清晨,李凌亲率一队玄甲精骑,再次来到野狼峪。他依照魂佩那模糊的指引,沿着溪流仔细搜寻。果然,在一处极为隐蔽的河湾,岸边一块巨大山石的底部,发现了些许不同于周边的泥土颜色和几近被水流冲刷掉的浅显蹄印!
“挖开这里!”李凌下令。
兵士们奋力挖掘,不过尺余,竟挖出了数粒已然发芽的新麦!
“将军!是咱们的粮!”赵老四(28岁)抓起麦粒,激动道。
李凌心中巨震!魂佩的感应竟是真的!虽然无法直接定位粮仓,却给了他一个关键的方向指引!
“好!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搜索!重点排查附近可供大量人马隐藏的山谷!”李凌强压激动,下令道。
有了这明确的线索,搜寻效率大增。不到半日,斥候便在距离溪流约两里的一处极其隐蔽的葫芦形山谷入口,发现了更多的马蹄印和车辙印,并隐约听到了谷内传来的人声马嘶!
“找到了!”李凌眼中寒光迸射,“栓子!”
“末将在!”
“带你的人,封锁所有出谷路径!严密监视,一只鸟也不许飞出去!摸清其守卫布置、换防规律!”
“诺!”
“赵老四!”
“末将在!”
“速回宛城,调王陵都尉郡兵前来!将此谷,给我团团围住!”
“遵命!”
消息传回宛城,整个将军府为之振奋。王陵立刻点齐三千郡兵,浩浩荡荡开赴野狼峪。
与此同时,程邈似乎也听到了风声,其在郡府办事愈发勤谨,所有账目、调令清晰明白,毫无瑕疵,甚至主动要求增加巡查粮仓的班次,俨然一副鞠躬尽瘁的忠臣模样。
三日后,深夜。
野狼峪,葫芦谷外。
李凌、王陵、韩信(悄然随军)立于暗处,望着远处山谷中隐约的灯火。
“已查清,谷内约有楚军五百人,看守着大量粮垛。其防守严密,但换防之际,有一刻钟的空隙。”栓子低声禀报。
“好!”李凌点头,“王都尉,你率郡兵堵死谷口,制造声势,佯装主力强攻!”
“末将明白!”
“赵老四!”
“末将在!”
“率玄甲营,随我从其换防空隙处潜行而入!直扑粮垛,纵火焚粮!”
“诺!”
韩信补充道:“火起为号,王都尉便真攻。以焚粮乱其心,内外夹击,可竟全功。”
“正是此意!”李凌握紧剑柄,眼中映照着远方的灯火,亦映照着跃动的战意,“今夜,便要叫楚贼知道,我南阳之粮,不是那么好拿的!动手!”
夜色中,两支人马如同无声的潮水,向着藏粮山谷悄然涌去。
一场夺粮与焚粮的激战,即将在伏牛山的夜幕下爆发。
而此刻宛城中,程邈立于自家院中,遥望野狼峪方向,手中紧握着一卷竹简,面色在月光下晦暗不明。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三年三月,祖凌公(19岁)得魂佩微兆,亲赴野狼峪,于溪畔石下得贼藏粮之线索,遂锁葫芦谷。公乃分兵,令王陵虚张声势于谷口,自率玄甲锐士潜行入谷,乘夜纵火焚楚粮。火起,楚军大乱,王陵乘势猛攻,内外夹击,大破之,尽焚其粮。程邈于宛城,闻讯色变,然其行止愈恭,账目愈清,无隙可寻。公虽胜而惕然,知‘影傀’之难缠,尤胜沙场明敌。”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三年春,将军凌破楚军于宛,焚其粮。” (按:正史记载极其简略)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得神佩启示,于野狼峪溪畔得兆,遂引天兵围魔粮于谷。夜,帝亲率神将(玄甲营)潜行,以神火焚魔粮,光耀山谷。魔军溃败。此乃帝首显神迹,得兆于天,虽微末,然已见神异。妖人程邈,虽表面恭顺,然魔心不死,帝已洞悉其奸。”
* 野史·楚汉逸闻·焚粮记:“闻李凌寻得楚军藏粮谷,夜袭之。凌身先士卒,亲燃大火,楚粮尽焚,烟焰蔽月。楚卒惊为天火,溃散。程邈闻之,手中竹简为之折断,然其面色如常,次日仍至郡府理事,条陈分明,众皆称奇。或云此乃‘影傀’之定力,或云其本忠良,俱成谜案。”
(第四十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