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李凌正在批阅公文,陈平悄然入内,低声道:“将军,刚收到荥阳方面通过特殊渠道传来的密信。”
“哦?是汉王还是留侯?”李凌抬头。
“是萧丞相。”陈平递上一封密信,“丞相在信中盛赞将军稳定南阳、破获楚谍之功,然……亦委婉提及,朝中有人非议将军‘权柄过重’、‘行事酷烈’,望将军稍加收敛,多与曹参将军商议,并……善待其派去之文吏,多纳其建言。”
李凌看完信,眉头微蹙。萧何的信,看似劝勉,实则施压。朝中的非议,果然传到了刘邦耳中。而特意强调“善待文吏”,是否意味着萧何对这批人异常看重?或者……他听到了什么风声,在暗示什么?
“看来,这位‘影傀’,比我们想的还要棘手。”李凌将信放下,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他尚未真正出手,便已让我在朝中陷入被动。若其再兴风作浪,恐后果难料。”
必须尽快找出他!李凌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传令,今夜于府中设宴,款待曹参将军、王陵将军及……所有萧丞相派来的文吏!本将军要亲自‘聆听教诲’,‘采纳建言’!”
“诺!”陈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躬身退下。
是夜,将军府宴会厅内,灯火通明,觥筹交错。李凌居主位,曹参、王陵分坐左右,一众文武官员及文吏依次落座。气氛看似热烈融洽。
李凌举杯,笑容和煦:“近日政务繁忙,多有怠慢诸位先生之处。今日特设此宴,一则酬谢曹将军、王将军及诸位同僚辛劳;二则,亦想听听诸位先生对治理南阳的高见。凌年少识浅,还需诸位多多辅佐。”
文吏们受宠若惊,纷纷谦逊回敬。孙礼更是激动地起身,大谈了一番安抚流民、施恩于民的道理,看似慷慨激昂,实则空洞无物。程邈则只是默默饮酒,偶尔在李凌目光扫过时,才微微颔首,惜字如金。周珂坐在角落,低着头,似乎对眼前美食更感兴趣。
李凌面带微笑,一一倾听,110点的“洞察”技能却如同精细的雷达,仔细扫描着每个人的细微表情、肢体语言和气息波动。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凌看似随意地提起:“如今南阳百废待兴,然财力有限。诸位先生可知,有何生财之道,可助我南阳更快恢复元气?”
孙礼立刻接口:“可加重商税,尤其是对那些往来楚地的商贾……”
程邈忽然轻轻咳嗽一声,慢条斯理道:“孙兄此言差矣。杀鸡取卵,智者不为。当轻徭薄赋,鼓励耕织,与民休息,财源自足。”他声音不高,却瞬间压过了孙礼。
李凌目光微凝,看向程邈:“程先生高见。然则,如今郡库空虚,大军粮饷压力巨大,若赋税太轻,恐难维系。先生可有两全之策?”
程邈放下酒杯,沉吟片刻,道:“或可试行‘平准均输’之策。由官府出面,于粮贱时收购储存,粮贵时平价售出,既可平抑物价,安抚民心,官府亦能从中获取微利,以补财用。再者,可鼓励工匠改良织机,兴办官营作坊,产出布帛铁器,与周边郡县贸易……”
其言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确是治国良策,连曹参和王陵都听得微微颔首。
李凌心中暗赞,此人才干确实出众。但他并未放松警惕,反而更加仔细地观察。
此时,周珂忽然抬起头,声音有些沙哑地插了一句:“程兄之策虽好,然需时日。眼下……或可查抄那些通敌豪强之非法所得,充入府库,立竿见影。”他说完,又迅速低下头。
查抄?李凌心中一动,这似乎是条捷径,但也极易引发动荡和冤狱。
“周先生此言,倒也可行。”李凌淡淡道,“然需证据确凿,依法办事,不可波及无辜。”
周珂身体似乎微微僵硬了一下,不再言语。
宴会持续到深夜方散。送走众人,李凌独坐书房,回味着方才席间众人的表现。
孙礼,浮躁浅薄,似无大才。
程邈,沉稳干练,见识不凡,但其提出的“平准均输”等策,深合萧何治国理念,似乎并无破绽。
周珂,孤僻少言,却偶尔语出惊人,提出激进建议。
似乎每个人都有可疑之处,却又都没有确凿证据。
“影傀”……究竟是谁?他下一步,又想做什么?
就在李凌沉思之际,窗外,那熟悉的夜枭啼叫声,再次轻轻响起。
李凌推开窗,韩信的身影如同融入夜色般出现。
“将军今日宴上,可有所得?”韩信声音平静。
“似是而非,难以决断。”李凌摇头,“韩兄可有发现?”
韩信淡淡道:“程邈,精于律法经济,然其袖口沾染的墨迹,乃楚地特产的‘松烟墨’,价昂且少见。周珂,指节粗大,虎口有茧,非握笔之形,反似长期操控某种器械。孙礼……不足为虑。”
松烟墨?特殊器械?韩信观察之细致,令人惊叹!
“此外,”韩信补充道,“我暗中观察,宴会散后,程邈与周珂于转角处,曾有极其短暂的眼神交汇,虽瞬间即分,然绝非陌生同僚之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