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丛中沉默了片刻,韩信的声音再次响起,却带着一丝嘲讽与悲凉:“汉王?呵……信曾杖策趋谒,陈说天下,然……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今不过一执戟郎耳,何谈重用?范增老贼,恨我入骨,悬赏千金购我首级。项王……项王亦疑我……天下虽大,几无信容身之处。”
李凌闻言,心中恍然。原来此时的韩信,正处于人生最落魄彷徨的阶段。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却未被重视,只担任低级军官,郁郁不得志。历史上,他正是在此时遇到萧何,才得以崭露头角。而现在,萧何远在关中,他却因缘际会,出现在了南阳,还被范增追杀?
“韩兄!”李凌语气更加恳切,“此一时彼一时也!汉王先前或有疏忽,然今局势大变,正是用人之际!兄之大才,凌虽未亲见,然观兄之行止谋略,已深知远超常人!凌可即刻修书,向汉王与留侯力荐兄台!南阳虽小,亦可为兄台暂栖之地,共谋大业!”
又是一阵沉默。河风吹得芦苇起伏,如同韩信内心的挣扎。
良久,他才缓缓道:“将军……可信我?”
“信!”李凌毫不犹豫,“若无兄台,凌已遭‘夜枭’毒手,南阳恐生大变!此等恩情,岂能不信?”
“……好。”韩信似乎下定了决心,“信可暂留南阳,助将军一臂之力。然,信之身份,暂不宜公开。请将军为我保密。至于汉王处……且容后观之。”
“一言为定!”李凌大喜过望,“凌必以国士待兄!”
“既如此……”芦苇晃动,一个修长的身影缓缓步出。月色朦胧下,只见来人年约二十五六,面容清癯,双目深邃如星,虽衣着朴素,甚至有些落魄,却难掩其眉宇间的英气与睿智。正是兵仙韩信(属性预估:【韩信,体质60,力量65,敏捷75,智力95,政治70,魅力80,幸运??,特长:兵权谋、洞察、练兵】)!
李凌快步上前,郑重拱手:“李凌,见过韩兄!”
韩信亦拱手还礼,神色复杂:“韩信,见过李将军。今后……叨扰了。”
望着眼前这位历史上注定光芒万丈的传奇人物,李凌心潮澎湃。得此大才,胜过十万雄兵!南阳的局面,乃至整个天下的棋局,似乎都因韩信的意外加入,而悄然发生了偏移。
然而,他心中也清楚,招揽韩信,福祸相依。其才足以定国,其志亦可能……倾国。如何用之,如何驭之,将是自己面临的全新挑战。
夜色中,两位未来的风云人物,于南阳河畔,完成了第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一个全新的时代,似乎正拉开序幕。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三年二月,祖凌公(19岁)得‘韩信’警,乃设谋伏于白河仓,果擒楚谍‘夜枭’冯泰及其信使,获其通敌铁证。冯泰畏罪自尽,信使就擒。是夜,公于河畔遇奇士韩信,韩公怀不世之才而落魄江湖,公以诚相邀,折节下交,韩公感其意,乃许暂留。得此臂助,公如虎添翼。南阳暗战,暂告段落。”
* 官方史·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按:正史记载韩信此时应在汉中任治粟都尉,此乃小说艺术加工)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于白河之滨,遇天枢星君韩信谪尘,星君蒙尘,帝慧眼识之,以礼相待,星君感帝诚,乃降凡辅佐。帝得星君,如鱼得水,文武相济,乾坤始定。此乃天帝安排,紫微得辅,天命所归。”
* 野史·楚汉逸闻·南阳遇韩信:“闻韩信初投汉未显,流寓南阳,偶遇李凌。凌识其才,延为客卿,礼遇甚厚。信为凌画策,破‘夜枭’,肃奸宄,凌深敬之。后凌荐信于刘邦,信始得登坛拜将。然多云信高傲,凌能容之,亦奇事也。”
(第三十三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