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浪吞天”的奇景尚在眼前,雪白的长绒棉堆积如山,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如何将这洁白的“云朵”转化为真正的财富?纺织成布是必然之路,但若仅是寻常白布,价值终究有限。赵小满深知,唯有赋予其独特的色彩,方能在这激烈的市集竞争中脱颖而出,织就真正的“霓裳织金”。
染色,便成了横亘在面前的下一道关卡。
此时的乡间,染色大多依赖植物本色或极为有限的几种矿物颜料。最常见的蓝色,来源于靛蓝。然而,传统的靛蓝发酵法极为耗时,且工艺掌控全凭老师傅的经验,稍有差池,要么发酵不足,颜色寡淡易褪;要么发酵过度,色泽晦暗发黑。更重要的是,传统方法出产的靛蓝,价格不菲,成本高昂,并非寻常农社所能轻易负担。
农社也曾尝试按古法制作靛蓝,建了沤靛池,采集马蓝草浸泡。但月余过去,池水乌黑,捞出的靛泥却色泽不正,染出的布匹颜色斑驳,下水一洗便褪色严重,白白糟蹋了上好的棉布。负责此事的几位老妇人愁眉不展,王二婶更是心疼那浪费的布匹和工夫。
“难道就没办法了吗?”夜里,赵小满对着油灯,翻看着几本辗转得来的、残破不全的杂书,上面偶有提及染缬之术,却皆语焉不详。她深知,不能坐等,必须主动寻求突破。
她将社里所有对织染有些许经验的妇人召集起来,甚至包括那些曾在镇上染坊做过短工、只知晓些皮毛的。她让众人将各自所知,哪怕是道听途说的零碎信息,都一一说出,由周砚清记录整理。
“俺听俺娘说,发酵时温度不能太低……”
“镇上王记染坊的老师傅好像会在池子里加一种石头粉……”
“我逃荒来时路过一个地方,见他们用一种特别的草灰水调靛……”
信息杂乱无章,真伪难辨。赵小满却不气馁,她决定带领大家,进行一场大胆的“实验”。
她在“人字区”僻静处,划出几个小的沤靛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一个池子完全按照古法;一个池子尝试控制温度,利用地窖的阴凉和日晒的温暖交替;一个池子加入少量碾碎的白垩土(碱性);还有一个池子,则尝试加入了她根据一位老妇模糊记忆、找到的一种名为“乌臼”的树木燃烧后的草木灰浸出液(富含碱性及微量元素)。
过程是繁琐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妇人们每日记录池水颜色、温度、气味的变化。失败是常态,有的池子发臭,有的毫无反应。赵小满却始终鼓励大家:“败了不怕,知道怎么败的,就是功劳!”
转机出现在加入“乌臼”草木灰的那个池子。负责照看这个池子的,是一位平日里沉默寡言、名叫石婆婆的老妇人。她发现,这个池子的发酵速度似乎比别的池子快一些,而且池水呈现一种独特的、带着隐隐青金色的光泽。
到了起靛的日子,其他池子要么靛泥稀薄,要么颜色不正。当石婆婆小心翼翼地将那个特殊池子里的靛泥捞出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那靛泥色泽深沉,近看如同最幽深的潭水,泛着一种内敛的、饱满的青黑色光泽,用手捻开,细腻非常。
“快!快试试染布!”赵小满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取来一小块白棉布,按照调整后的工艺进行染色。当布匹从染缸中取出,在空气中氧化,那抹蓝色渐渐显现出来时,整个工坊都安静了。
那是一种前所未见的蓝色!
它不像传统靛蓝那样偏于暗沉或浮艳,而是一种清澈、鲜亮、极其纯正的青色!如同雨后天霁的天空,又似深山静谧的湖泊,饱满欲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生机与贵气。更令人称奇的是,将这布匹反复揉搓,又放入皂荚水中用力搓洗,颜色竟几乎毫无脱落,色牢度远超寻常靛染!
“成了!成了!”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工坊内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妇人们相拥而泣,石婆婆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
赵小满抚摸着那块颜色纯正、牢固异常的布匹,心潮澎湃。她当即命名此色为“巾帼青”!此青,既指其色,亦寓巾帼之意。
改良的靛蓝发酵法被迅速总结定型:核心在于“乌臼”草木灰的添加,以及精确的温控与发酵时间掌控。此法不仅将发酵周期缩短了近半,出靛率提高三成,所得“巾帼青”色泽纯正牢靠,成本却比传统上等靛蓝低了足足五成!
“巾帼青”棉布一经少量试售,立刻引起了轰动。其独特的颜色和优异的品质,使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远超普通染色的棉布。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县城乃至州府。
这一日,赵家屯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县城最大“瑞福祥”染坊的东家陈老板,带着两名老师傅,亲自登门拜访。陈老板起初听闻“巾帼青”之名,还不以为然,只当是乡间愚妇侥幸所得,直至亲眼见到布样,又听闻其色牢度与成本,才大惊失色。
陈老板被引到农社的染坊前,只见数口大缸排列整齐,妇人们操作井然有序,染出的“巾帼青”布匹在阳光下晾晒,如同片片青云,蔚为壮观。他仔细查看了染缸和原料,又反复验证了布匹的色牢度,脸上的傲慢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震撼与难以置信。
最终,这位在染色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向来眼高于顶的陈老板,竟在众多农社妇人的注视下,对着赵小满,一揖到地,声音带着恳求:
“赵社长!陈某服了!真服了!这‘巾帼青’,色牢价廉,实乃陈某平生仅见!恳请社长,将这秘方……不,将这合作之机,赐予敝号!价钱好商量,分成亦可!只求社长允许敝号,使用此法,共同经营这‘巾帼青’!”
靛海秘方,破茧成蝶。 改良古法,得“巾帼青”,以色牢价廉之优势,引得行业巨头折腰求合作。 这不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巾帼农社凭借智慧与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与定价权。一片更为广阔的“霓裳织金”前景,随着这深邃而纯净的“巾帼青”,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
喜欢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