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被撕破,伪装下的真心赤裸相对。江以辰将脸深深埋在林清音的颈窝,感受着她轻柔却坚定的回抱,连日来紧绷的神经和孤军奋战的疲惫,如同冰雪遇阳,悄然消融。他收紧了手臂,声音闷闷地传来,带着一丝罕见的、近乎委屈的依赖:“……很麻烦。”
林清音轻轻拍着他的背,像安抚一只收起利爪的大型猫科动物,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再麻烦,一起扛。”
这一刻,无需再多言语。他们之间的信任与默契,经历了最严酷的考验,反而淬炼得更加坚不可摧。
---
第二天,“辰音文化”的会议室里,气氛截然不同。江以辰坐在主位,虽然眼下仍有淡青,但眼神恢复了惯有的锐利与冷静,甚至比以往更添了几分破釜沉舟的决绝。林清音坐在他身侧,神情专注,不再是需要被保护的对象,而是参与决策的核心。
“苏家想联姻,无非是看中辰光未来的掌控权和‘音核’的潜力。”江以辰声音平静,指尖在平板电脑上调出一份复杂的股权结构图,“既然他们想要,那就让他们看清楚,他们伸过来的手,会不会被烫伤。”
他看向林清音:“你的纪录片,他们能施压,我们就能破局。马修导演个人是支持你的,关键在于那个海外资方,对吧?”
林清音点头,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清晰阐述:“是‘环球视野基金’,他们在欧洲的发行渠道很强,但近两年业绩压力很大,非常看重与辰光集团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合作。”
“很好。”江以辰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那就让他们知道,为了一个音乐总监得罪我江以辰,以及我背后即将成型的新势力,是否划算。”
他不再仅仅防守,而是开始利用自身和“辰音”逐渐积累的筹码,进行精准的反击。
“陈明,”他下达指令,“把我们‘音核’首发的数据,以及沈老等文化界元老的支持意向,做成一份简洁有力的简报,通过特殊渠道,直接递给‘环球视野’的决策委员会。重点强调林清音的国际艺术价值,以及失去她合作可能带来的舆论风险和长远品牌损失。”
“另外,”他目光转向技术负责人,“‘音核’平台第二阶段,‘非遗音乐数字博物馆’概念,提前启动预热。把我们和西南部落、敦煌研究院的合作细节放出去,突出我们在文化保护与科技融合领域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他要让所有人看到,“辰音”和林清音,并非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而是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强大潜在盟友的硬骨头。
---
与此同时,林清音也并未坐以待毙。在江以辰运筹帷幄之时,她主动联系了马修导演。
“马修,我很感谢您的坚持。如果……如果最终因为资方压力必须更换音乐总监,我理解。”她的声音透过越洋电话,平静而真诚,“但《丝路回响》的音乐已经在我心里成型,我不会放弃它。即使不作为纪录片的配乐,我也会以个人作品的形式,将它完整地创作并发行出来。”
她展示了自己的骨气与对艺术的执着。这不仅赢得了马修更深的敬意,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她林清音,并非离了某个项目就无法生存。她的才华,自有绽放的舞台。
马修导演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郑重道:“林,你的态度让我更加确信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会尽我所能,再去争取。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我个人也非常期待能以其他形式与你的《丝路回响》合作。”
---
反击的成效,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几天后,“环球视野基金”亚洲区的负责人,竟主动联系了“辰音文化”,语气客气地表示,关于纪录片音乐总监的决策“存在一些误会”,正在“重新评估”。虽然最终结果尚未可知,但对方态度的软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非遗音乐数字博物馆”的概念一经推出,立刻引发了文化界和科技圈的广泛关注。沈墨老先生甚至亲自撰文表示支持,称其为“科技时代守护文化根脉的有益探索”。这股强大的声浪,无形中为“辰音”和林清音镀上了一层“文化使命”的金身,使得纯粹的商业打压变得投鼠忌器。
首战告捷,办公室里弥漫着久违的轻松气氛。晚上,江以辰推掉了所有应酬,亲自下厨——虽然只是简单的煎牛排和沙拉。
餐桌上,暖黄的灯光下,林清音切着盘子里的牛排,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学长,没想到你还会做饭。”
江以辰姿态优雅地晃动着红酒杯,挑眉:“看不起谁?”
“就是觉得……”林清音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这样的你,很好。”
不再是那个永远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学长江以辰,而是会疲惫、会下厨、需要她并肩的、真实的他。
江以辰看着她,看着她眼中纯粹的欣赏和温暖,心底那片荒芜的战场,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机。他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隔着餐桌,目光灼灼地锁住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学长,这里不可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学长,这里不可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