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的灵感,来自于我老家后山的那片竹林。”她一边快速操作着电脑,一边冷静地叙述,“当时为了捕捉风吹竹叶的声音和光影变化的感觉,我录了大量的环境音,还画了很多速写。”
她点开那个文件夹,里面是几张像素不高的手机照片,拍摄时间是《竹韵》创作前的一个寒假。照片里是冬日雪后的竹林,竹叶上覆着薄雪,地上有零星的脚印。其中一张照片,不小心拍到了她摊开在石凳上的速写本一角,上面除了竹子的素描,还有几行随手记下的、类似音乐动机的潦草音符!
“还有这个,”她又调出一段音频文件,是嘈杂的环境音,能清晰地听到风吹过不同粗细竹竿发出的、高低错落的呜鸣声,“这是我当时录的风竹声。你们听《竹韵》开头那段引子的音色和节奏,是不是和这个很像?我是在模拟那种自然的声音!”
她的眼睛越来越亮,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对方提供的谱例,确实和我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但如果真的是陈默先生未公开的手稿,为什么风格和他已知的、偏向城市题材的作品截然不同?反而更接近民乐写意的风格?还有,那份手稿的照片,太清晰了,纸张也过于‘做旧’,不像自然存放多年的样子……”
她条分缕析,瞬间抓住了几个关键疑点!
江以辰走到她身后,看着屏幕上的证据和她因为专注而发亮的侧脸,眼底的风暴渐渐被一种激赏所取代。他的小旋律,在危机面前,没有崩溃,没有只会依赖他,而是迅速地冷静下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储备,找到了反击的突破口!
“李姐,”江以辰重新拿起手机,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声明稿修改一下,把我们刚刚找到的这些疑点加进去,特别是环境音和速写本的证据,直接贴图!另外,质疑对方手稿的真实性和动机!”
他顿了顿,补充道,声音冷冽:“再联系一下陈默先生的家属或遗产继承人,核实那份手稿的真伪。我怀疑,有人利用了陈默先生的名号,伪造证据。”
指令一条条发出,高效而精准。
就在官方声明带着新的证据发出后不久,舆论开始出现微妙的反转。许多专业的音乐人也开始下场分析,指出两份谱例虽然相似,但林清音提供的环境音和创作手稿,完美地解释了其灵感和音色来源,逻辑链条完整。而对方的手稿,确实存在风格突兀和保存状态可疑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江以辰律师团队的雷霆手段开始显现威力。涉事论坛顶不住压力,提供了发帖人的部分注册信息(虽然经过伪装),并开始大规模删帖。同时,音乐学院档案室的朋友也传来消息,陈默先生的遗作整理记录中,并没有论坛发帖人自称的“志愿者”身份信息!
真相,似乎正在朝着有利于林清音的方向倾斜。
然而,对方显然也狗急跳墙。一个匿名的新注册小号,再次抛出了一张所谓的“铁证”——一张模糊的、似乎是林清音大一时在旧书摊购买乐谱资料的背影照片,并暗示她可能在那里意外获得了陈默的未公开手稿!
这张照片的出现,再次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江以辰看着那张模糊的照片,眼神冰冷。他拿起手机,拨通了最后一个电话,声音低沉而危险:
“喂,沈师傅?是我,以辰。”
“麻烦您老人家,帮我看看这张照片……”
“对,就是您学校后门那个,摆了十几年摊的‘老刘书摊’……”
“我想知道,五六年年前,他摊子上,到底有没有出现过……陈默的手稿。”
电话那头,是曾经帮他修复过民乐社云锣的、人脉广阔的器魂斋沈师傅。
风暴尚未平息,但反击的号角,已经由他和她,共同吹响。
(第四十七集 完)
下一集预告: 沈师傅能否找到关键证据?匿名发帖人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谁?这场针对林清音的恶意指控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阴谋?距离音乐会开幕仅剩最后二十四小时,她能否顶住巨大压力,如期站上梦想的舞台?敬请期待《学长,这里不可以》第四十八集:《真相与她的舞台》。
喜欢学长,这里不可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学长,这里不可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