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长途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最后停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里。
唐雅背着装满符箓和桃木剑的背包,踩着沾满露水的碎石路下车时,最先感受到的是一股钻骨的阴寒——不是山间清晨的凉,而是带着腐味的、黏腻的冷,像有无数细小的冰丝,顺着毛孔往骨头缝里钻。
这就是青雾村,顾晏辰纸条上“安徽古墓”的所在地。
雾气比想象中更浓,白蒙蒙的一片,把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树木都晕成了模糊的影子。
路两旁的树干枝桠扭曲,光秃秃的枝丫伸向天空,像一双双枯瘦的手,仿佛要从雾里抓出什么来。
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腥甜,混杂着草木腐烂的气息,仔细分辨,还能嗅到一丝极淡的、熟悉的黑气——是骨毒素,和湘西苗寨、慕容氏古宅里的气息同源,只是更隐蔽,像附在雾气上的尘埃,挥之不去。
唐雅裹紧了外套,顺着唯一的小路往村里走。路面坑坑洼洼,铺着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缝隙里长满了青苔,踩上去打滑。
走了约莫十分钟,才看到村口的轮廓,一棵老槐树歪歪扭扭地立在那里,树干粗壮,树皮皲裂,树枝上挂着几件破烂的衣物,在雾中随风摆动,像吊着的人影。
老槐树下蹲着几个村民,有男有女,都穿着灰扑扑的旧衣服,蜷缩着身子,双手拢在袖管里。
看到唐雅这个外来人,他们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眼神麻木得像蒙了一层灰,没有好奇,没有热情,甚至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她只是一阵路过的风。
“请问,”唐雅走过去,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温和,“这里是青雾村吗?我想打听一下,村后山的古墓怎么走?”
话音刚落,几个村民像是被刺痛了一样,猛地缩了缩身子,纷纷低下头,嘴里含糊地念叨着什么。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摆了摆手,声音沙哑:“不知道,没听过什么古墓。”
“别问了,姑娘。”旁边一个穿蓝布衫的老婆婆慢慢抬起头,她脸上布满皱纹,眼睛浑浊,却带着一丝怜悯,“那地方不能去,碰不得的。”
唐雅心里一沉,追问:“为什么不能去?我听说那是周氏的祖地。”
“周氏?”老婆婆的身体颤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恐惧,“别提这个姓……最近村里丢了好几个年轻人,都是去了后山方向,就再也没回来。有人说,是被山里的东西给‘带走’了,连尸体都找不到。”
“带走?”唐雅皱眉,“什么东西?”
老婆婆摇了摇头,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摆手,示意她赶紧走。其他村民也纷纷起身,低着头往村里走,脚步匆匆,像是在躲避什么,没人再愿意跟她多说一句。
唐雅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越发确定,村民的失踪和骨毒素、周氏家族脱不了干系。她摸出贴身存放的纸条,展开,顾晏辰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安徽古墓,周氏祖地,骨镜碎片。”这十二个字,是他用生命换来的线索,她必须找到答案。
她再次看向老婆婆,语气恳切:“婆婆,我找古墓是为了找人,也是为了查明失踪的真相,或许能帮到村里。您就告诉我具体位置吧。”
老婆婆犹豫了很久,看了看四周无人,才凑到她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后山叫骨山,古墓在山坳最里面,是周氏的老坟地,几十年没人敢靠近了。最近夜里,总能听到山上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骨头在磨……你要是实在要去,千万小心,天黑前一定要回来。”
唐雅连忙道谢,老婆婆却叹了口气,转身慢慢走进了屋里,背影很快就模糊了。
当天傍晚,唐雅在村里找了一间废弃的民房落脚。民房在村子最边缘,院墙倒塌了大半,屋顶漏着缝,里面落满了灰尘,墙角结着蛛网。她简单打扫了一下,铺了块防潮垫,刚坐下,就觉得屋里的温度骤然下降。
雾气越来越浓,已经弥漫进了屋里,能见度不足五米。窗外的老槐树在雾中只剩一个模糊的轮廓,风吹过树枝,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有人在哭。
突然,“咚”的一声轻响,从窗户纸上传来。
唐雅瞬间绷紧了神经,握紧了腰间的桃木剑。她屏住呼吸,慢慢挪到窗边,借着微弱的天光,看到窗户纸上映出几道黑影,像是有人贴在外面,一动不动。
黑影的形状很奇怪,细长的,像是没有四肢,只是一团模糊的轮廓,在窗户纸上轻轻晃动。
唐雅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了窗户。
外面空无一人,只有浓得化不开的雾气,在风中缓缓流动。地面上湿漉漉的,却留下了几个青灰色的脚印,脚印很小,边缘泛着淡淡的黑气,正是骨毒素的痕迹。
这脚印,不像是成年人的,更像是……孩童的?
唐雅心头一紧,顺着脚印追了出去。脚印沿着院墙根,一直延伸到村后的小路,每一步都很浅,像是轻飘飘的,没有重量。她跟着脚印往前走,雾气越来越浓,周围的能见度越来越低,耳边只剩下自己的脚步声和风吹过草木的“沙沙”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骨香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骨香散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骨香散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