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裂痕与微光
矿井坍塌事件的余波,并非一阵即逝的寒风,而是一场悄然降临的漫长寒冬,将整个黑山区域彻底冰封。官府的采矿活动,那曾经震耳欲聋的凿石声、日夜不息的号子声,如今已沉寂得如同坟墓。监矿队的营地依旧存在,但往日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气沉沉的颓唐。士兵们三三两两地缩在营房里,擦拭着早已光亮如新的兵器,或是对着营寨外那片被诅咒般的山林发呆。他们的眼神里,混杂着恐惧、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赵官员被革职押送省城问罪的下场,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抽打在所有与黑山事务相关的官员脸上。那不仅仅是丢官,更是一种被无形力量标记为“不详”的耻辱。于是,省府的公文变得迟缓而含糊,府城的官员们对这片“邪门”的土地更是避之不及,仿佛多看一眼都会沾染上晦气。
然而,表面的沉寂之下,是更为汹涌的暗流。省府的态度陷入了一种诡异的矛盾之中。一方面,黑山“地灵”的传说,以及那场坍塌中泄露出的、足以颠覆现有认知的奇异能量,对任何一个掌握权力的人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巨大诱惑。那意味着财富、力量,乃至超越时代的可能。但另一方面,那场灾难的惨烈,以及随之而来的、无法用常理解释的诡异现象,又让他们心生极度的恐惧。他们害怕再次触碰那未知的禁忌,害怕引发更可怕的灾难,更害怕无法向上级交代,最终落得和赵官员一样的下场。
这种矛盾,催生出了一种更为阴险、更为迂回的策略。他们不再试图用蛮力撬开黑山的硬壳,而是像一只耐心的蜘蛛,开始从四面八方,吐出无形的丝线,试图将这片土地及其守护者,慢慢缠绕、窒息。
寨子派出去的三颗种子——阿树、云兰、石锤,几乎在同一时间,通过各自隐秘的渠道,传回了令人心惊肉跳的加密信件。这三封信,如同三声几乎同时敲响的警钟,瞬间击碎了寨子自矿井事件后短暂的宁静。
阿树的信,带着墨香与血腥气。
府城的书肆“知味斋”,曾是阿树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以一个山野少年的身份,凭借对律法的精妙理解和过人的记忆力,为掌柜处理了不少文书纠纷,赢得了信任和尊重。他白天在书肆帮忙,夜晚则如饥似渴地阅读,将山外的世界,那些历史、权谋、典章制度,一点点刻入脑海。他就像一块海绵,在知识的海洋里迅速膨胀。
然而,变故发生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一伙身着便服,却腰悬硬木令牌的“文人”闯入了书肆。为首的是一个面色苍白、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人,他自称是省府学政派来的“稽查委员”,要搜查“违禁书籍”和“妖言惑众”之物。他们行动迅捷而专业,将书肆翻得天翻地覆,重点搜查的,竟是那些记录山川地理、民间传说和前朝野史的书籍。
阿树当时正在后院整理新到的货,听到动静赶来,正好看到那个“鹰眼”委员拿起一本他刚读完的《山海异闻录》,对着其中关于“地脉龙气”的章节,冷笑一声,随手扔在地上,用靴尖碾了碾。
“掌柜的,”那人的声音冰冷,“你这书肆,鱼龙混杂,思想驳杂。近来省城风声紧,有些东西,不该卖的,就别卖了。免得引火烧身。”
搜查持续了两个时辰,一无所获。但那伙人离开时,那“鹰眼”委员特意在阿树身边停顿了一下,用一种审视的目光,从头到脚打量了他一番,那眼神,仿佛是在看一件待价而沽的货物,或是一个需要拔除的钉子。
自那以后,掌柜对阿树的态度急转直下。曾经的热络和赏识,变成了刻意的疏远和冷淡。他不再让阿树接触核心的账目和重要的客户,甚至开始暗示他,府城“水太深”,一个山里来的孩子,还是早点回家为好。阿树明白,掌柜是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那压力足以让他这个小小的书肆老板噤若寒蝉。他的存在,已经成了“知味斋”的一个巨大风险。他感觉自己像一棵刚刚扎下根的树苗,周围的土地却正在迅速板结、龟裂,即将将他连根拔起。
云兰的信,弥漫着药香与阴谋的气息。
省城的“百草堂”是百年老字号,云兰凭借寨子里传承的、对草药天生的敏感和独特的炮制手法,很快就在药堂里脱颖而出。她负责处理那些最珍贵、也最棘手的药材,经她手炮制的丹药,药效总能提升一筹。她像一颗明珠,在药堂的众人中熠熠生辉。
然而,平静的日子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兼并”打破。一家名为“济世联合商号”的庞然大物,以雷霆万钧之势,注资入股“百草堂”,成为了最大的东家。这家商号的背景深不可测,据说背后有省府几位实权人物的影子。新来的管事,是一个笑容可掬、眼神却精明到骨子里的中年人,姓钱。
钱管事对云兰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照”。他先是当众表扬云兰的技艺,说要“大力提拔”,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岭南花林诡事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岭南花林诡事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