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楞内,炉火噼啪作响,温暖驱散着从门缝钻入的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与猜疑。刀疤提出的“合作”建议,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陈峰和他的队员们心中激起层层波澜。
陈峰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粗糙的木碗,又喝了一口辛辣的姜茶,滚烫的液体划过喉咙,暂时压下了因内伤带来的腥甜感。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权衡着利弊,分析着刀疤每一句话背后的潜台词。
“刀疤兄的好意,我们心领了。”陈峰放下木碗,目光平静地迎向刀疤审视的眼神,“能获得物资和通往江边的安全通道,对我们目前而言,确实是雪中送炭。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既然是合作,总要坦诚相待。这趟‘大生意’具体是什么?要穿越鬼子的哪几道封锁线?风险究竟有多大?还有,到了江对岸,我们具体能见到谁?这些若不清楚,我的兄弟们,恐怕难以安心将性命托付。”
他的话语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兴趣,也点明了疑虑,更将决定权与整个团队的安危绑定,显得合情合理。
刀疤摸了摸脸上的疤痕,嘿嘿笑了两声,似乎对陈峰的谨慎并不意外。“陈兄弟是明白人。也好,既然要合作,有些底细总要交一交。”他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炉火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脸,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所谓的‘大生意’,是护送一批‘特殊药品’过江。”刀疤缓缓说道,“这批药,据说是对岸一位大人物点名要的,极其紧要。至于具体是什么药,货主没说,我们也不便多问,干我们这行的,知道得越少,活得越久。”他含糊地带过了货物具体内容,但“特殊药品”和“大人物”这两个词,已经足够引人遐想。在当时的东北,能被称为“特殊药品”的,无非是盘尼西林(青霉素)等极其稀缺的西药,或者甚至是用于细菌战研究的相关物资?无论是哪种,都意味着极高的价值和风险。
“路线嘛,”刀疤继续道,“从这儿往东南,要穿过鬼子设置的三道主要封锁线:第一道是沿着牡丹江支流建立的‘集团部落’联防区,那里屯驻了不少伪军和鬼子的指导队;第二道是虎林到密山一线的‘国防公路’,鬼子的巡逻队和检查站很多;最后一道,就是乌苏里江沿岸的边境警戒哨所和巡逻艇。哪一道都不是好相与的。”
他说的这些地名和关卡,陈峰凭借脑海中的记忆和老烟枪、苏明月提供的情报,大致有印象,确实是日军重兵布防、层层设卡的区域,其难度甚至超过他们之前袭击兵站。穿越这样的封锁线,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
“风险,自然是不小。”刀疤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鬼子最近因为你们闹的那一出(指炸毁毒气弹),肯定加强了戒备。这也是我找上你们的原因之一。陈兄弟你们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兵站核心,这份对鬼子布防规律的洞察力和渗透能力,正是我们这趟路最需要的!至于报酬,除了刚才答应你们的武器药品,到了江对岸,我可以引荐你们见一位‘安德烈’先生,他是对岸负责……嗯,负责一些‘事务’的人,或许能给你们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
“安德烈……”陈峰默念着这个明显的俄国名字,心中基本确定了对方与苏联方面的关联。这确实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不仅能解决眼前的生存危机,还可能为队伍打开一扇通往外部援助的大门。
但是,风险同样巨大。刀疤此人背景复杂,唯利是图,他的话有几分可信?这批“特殊药品”的真实面目是什么?会不会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目的就是利用他们吸引日军注意力,或者干脆在关键时刻将他们作为弃子?
“队长,这……”赵山河忍不住开口,脸上写满了不信任,他凑到陈峰耳边,用极低的声音说,“这家伙来历不明,说的话云山雾罩,我看不靠谱!咱们别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王铁锤、栓子等人也面露忧色,显然对刀疤缺乏信任。
陈峰抬手,示意赵山河稍安勿躁。他看向刀疤,沉声道:“刀疤兄,合作可以。但我有三个条件。”
“哦?说说看。”刀疤挑了挑眉,似乎很有兴趣。
“第一,我的队伍需要时间休整,尤其是伤员需要处理。合作期间,我们必须有独立的行动空间和决策权,你的人不能干涉我们的内部事务,尤其是在战术行动上,必须由我统一指挥。”陈峰提出了最关键的一条,确保队伍的独立性和指挥权。
刀疤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可以。只要不影响整体行程和任务,你们可以自行其是。战术行动……如果你们真有本事,听你们的也无妨。”
“第二,”陈峰继续道,“关于那批‘特殊药品’,在出发前,我需要知道它的大致体积、重量和基本的防护要求,以便规划运输和应对突发情况。这不过分吧?”他试图获取更多关于货物的信息,以判断其真实性和风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奉天1931:兵王逆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奉天1931:兵王逆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