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起源的跨时空协作中心内,13 个成员时空的代表围坐在圆形会议桌旁,全息屏幕上正展示着 “灵脉文明融合计划” 的核心框架 —— 从灵汐星的生态技术共享,到共生星的机械灵脉设备互通,再到灵浊星的抗混沌防御经验推广,计划涵盖技术、资源、人才三大维度,旨在将松散的能源协作升级为 “全方位文明互助体系”。
沈惊鸿站在屏幕前,手中握着融合计划的实施方案,语气激昂:“暗物质灵脉带的成功激活,让跨时空本源能量网络的总供给提升 1.5 倍,为文明融合奠定了能源基础。现在,我们要通过‘灵脉文明融合计划’,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建立‘跨时空技术共享库’,将各时空的核心技术按领域分类归档,成员可按需申请使用;二是启动‘灵脉人才交流项目’,每年选派 100 名工程师、符文师、生态学家跨时空学习,促进技术理念融合;三是构建‘应急资源互助平台’,当某一时空遭遇危机时,其他时空可通过灵脉网络快速调配资源支援,实现‘一脉有难,多脉支援’。”
林风指着屏幕上的 “技术共享库” 模块,补充道:“技术共享需解决‘兼容性’问题 —— 灵汐星的生态净化技术基于生命灵脉能量,共生星的机械灵脉设备依赖暗物质能量,若直接应用,可能因能量频率差异导致设备故障。我们需在灵脉起源搭建‘技术适配实验室’,对共享技术进行频率校准,确保各时空都能安全使用。”
灵汐星的林浩提出建议:“灵汐星的第二座生态城市已建成 50%,急需共生星的双脉本源融合引擎用于城市交通网络。若能完成引擎的频率适配,不仅能提升交通效率,还能减少 30% 的能源消耗。我们可将引擎作为首个技术适配试点,为后续共享项目积累经验。”
共生星的玥璃立刻响应:“我们已准备好 3 台双脉本源融合引擎样机,携带了完整的技术参数。只需灵脉起源的技术团队完成频率校准,1 个月内即可完成生态城市的引擎安装。同时,我们提议在共享库中增设‘技术反馈通道’,使用方需定期提交应用数据,帮助技术提供方优化升级。”
经过五小时的讨论,灵脉文明融合计划的实施方案确定。林风做出部署:“由星衍带领技术团队,在 15 天内建成技术适配实验室,完成双脉本源融合引擎的频率校准;木汐负责筹备灵脉人才交流项目,制定跨时空学习的课程体系与考核标准;墨尘、冷轩负责应急资源互助平台的搭建,确保资源调配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我与紫瑶前往灵墟遗迹,邀请暗脉守护者参与技术适配,借助古灵脉意识的能量感知,提升校准精度。”
15 天后,灵脉起源的技术适配实验室正式启用。实验室分为三大区域:“能量频率校准区” 配备 10 台高精度频率分析仪,能实时监测不同时空的灵脉能量参数;“技术模拟测试区” 搭建了各时空的灵脉环境模拟器,可模拟灵汐星的生命灵脉场、共生星的暗物质能量场;“实战应用区” 则预留了大型设备测试场地,用于验证适配后的技术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星衍与共生星的铁穹、灵汐星的林薇组成技术小组,开始对双脉本源融合引擎进行频率校准。引擎的初始能量频率为 1.2 赫兹,适配灵汐星的生命灵脉能量(频率 0.8 赫兹)时,分析仪显示频率偏差达 0.4 赫兹。“需在引擎的能量接口处加装‘频率转换模块’,” 星衍调出模块设计图,“模块由星脉水晶与暗物质晶体按 7:3 的比例制成,能将引擎的输出频率从 1.2 赫兹降至 0.8 赫兹,同时保持能量输出强度不变。”
铁穹立刻动手改装引擎 —— 他将频率转换模块嵌入引擎的能量接口,再用灵脉焊接技术固定,星衍则通过分析仪实时监测频率变化。当模块启动时,引擎的输出频率逐渐下降,从 1.2 赫兹平稳降至 0.8 赫兹,偏差控制在 0.001 赫兹以内,完全符合灵汐星的能量标准。
“适配成功!” 林薇兴奋地记录数据,“在灵汐星环境模拟器中测试,引擎的动力输出稳定,能源消耗比预期低 5%,完全满足生态城市的交通需求!”
与此同时,灵脉人才交流项目也顺利推进。木汐与各时空的教育机构合作,制定出涵盖 “灵脉能量理论”“符文防御技术”“生态灵脉应用” 三大课程的学习体系,并在灵脉起源建设 “跨时空人才培训基地”—— 基地内的教室配备全息投影设备,可实时连接各时空的教学现场,实现 “异地同堂” 授课。
应急资源互助平台的搭建同样进展顺利。墨尘在平台中加入 “资源实时更新系统”,各时空需每天上报能源、设备、物资的储备情况;冷轩则开发了 “危机响应算法”,当某一时空发出救援请求时,算法会自动匹配距离最近、资源最充足的支援时空,生成最优调配方案,确保资源在 24 小时内送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灵甲七圣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灵甲七圣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