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视线,再一次,缓缓地,从那两个光芒万丈的儿子身上移开。
最后,落在了大殿最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还站着一个影子。
他的第三个儿子,祝元瑾。
从始至终,他都像一个真正的影子,安静地站在那里,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仿佛这场足以决定帝国未来走向的激烈争吵,与他没有半点关系。
他瘦弱的肩膀在宽大的皇子服饰下,显得那么单薄,那么格格不入。
祝兴宗的心中,闪过一丝自嘲。
够了。
全都够了。
这场闹剧,该结束了。
他已经不想再看下去了。
他要走完这个流程,让所有人都彻底死心。让所有人都看看,他祝兴宗的儿子,除了一个疯子和一个骗子之外,剩下的那个,只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懦弱的影子。
祝兴宗缓缓抬起了手。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
整个太和殿的喧嚣,却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所有人的喉咙。
无论是状若癫狂的武将,还是义愤填膺的文官,都在这一瞬间,噤若寒蝉,齐刷刷地跪伏在地,连头都不敢抬。
那份绝对的,深入骨髓的帝王威严,让所有人瞬间清醒。
祝兴宗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缓缓开口。
他的腔调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太和殿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空洞的疲惫。
“老三,到你了。”
此言一出,全场一静。
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都愣住了。
老三?
哪个老三?
许多人才第一次将他们的视线,真正投向那个一直站在角落里,几乎快要被所有人遗忘的身影。
哦,原来是三皇子祝元瑾。
他怎么还在这里?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荒谬。
这场对决,不是已经结束了吗?
大皇子祝元龙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随即,那错愕便化作了毫不掩饰的轻蔑。
父皇这是要做什么?让这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弟弟上场,是为了衬托自己吗?
二皇子祝元丰则是微微一怔,随即,他那张总是带着仁德面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同情的微笑。
他对着祝元瑾的方向,微微颔首,仿佛是在鼓励这个可怜的弟弟。
他们的支持者,无论是镇北侯王崇,还是首辅张敬,此刻的想法都出奇地一致。
这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一个陪衬。
一个用来结束这场闹剧的,无足轻重的工具。
没有人对他抱有任何期待。
没有人认为他能说出什么有见地的话。
一个连像样的幕僚都没有,平日里见了宫中管事太监都要躬身行礼的闲散皇子,能懂什么叫国朝大政?
在全场那或轻视、或同情、或漠然的注视下。
在那个被所有人遗忘的角落里。
三皇子祝元瑾,缓缓地,抬起了头。
他没有像两位兄长那样,迈着沉稳或从容的步伐。
他只是平静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大殿中央。
走到了那片因为文武对峙而形成的,空旷的无人地带。
走到了风暴的中心。
他的脚步声很轻,却像一记记重锤,敲打在死寂的殿堂之上。
他依旧是那身半旧的皇子常服,脸色有些苍白,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仿佛三日三夜未曾合眼。
他的手中,拿着一卷策论。
那卷策论,没有锦缎包裹,只是用一根普通的麻绳,简单地系着。
他将这卷纸,递给了身旁躬身侍立的大太监王富贵。
王富贵愣了一下。
他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卷看起来有些寒酸的纸卷,快步呈送到了龙椅之前。
祝兴宗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疲惫与厌烦。
他随手接过,漫不经心地展开。
那张纸上,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引经据典的废话。
只有一行行密密麻麻,却又清晰无比的数字。
只有一个个冰冷到残酷的,基于大明律法与宗室条例的,推演。
洪武二十三年,宗室人口九十七人,岁俸三万石。
洪武四十年,宗室人口预计三百余人,岁俸十一万石。
洪武六十年,宗室人口预计千人以上,岁俸四十万石。
……
洪武一百年,宗室人口预计万人,岁俸五百万石,占国朝岁入三成!
洪武一百五十年,宗室人口预计五万人,岁俸两千万石,占国朝岁入七成!
一笔笔,一条条。
比他那夜在武英殿中,亲自演算出的结果,还要详尽。
还要残酷。
还要致命!
祝兴宗拿着那张薄薄草纸的手,开始剧烈地颤抖。
这张纸,哪里是什么策论。
这分明是一份早已写好了的,大明王朝的死亡判书!
就在这时。
那个始终沉默的,站在大殿中央的影子,终于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大,不急不缓,却像一把最锋利的刻刀,清晰地划过每个人的耳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成鸟,功德成仙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成鸟,功德成仙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