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父皇,皇祖母。
儿臣以为,皇兄之策,虽有雄心,却非治国之本。国之大者,非在兵戈,而在民心。
祝元丰的声音温润,清晰地回荡在死寂的太和殿中。
此言一出,方才还是一片寒冰的文官队列,瞬间如同春回大地。
首辅张敬那紧绷的身体,悄然松弛下来。户部尚书那张死灰色的脸,也重新泛起了一丝血色。他们看向祝元丰的背影,充满了认同与赞许。
而对面的武将集团,则是集体一怔,随即个个面露不屑。
镇北侯王崇更是直接冷哼一声,那粗重的鼻息,在大殿里清晰可闻。
祝元丰对这一切恍若未闻,他依旧保持着那份悲天悯人的沉郁。
“皇兄欲以开疆拓土之功,解宗室之困。此策看似豪迈,实则乃穷兵黩武之举!战争一起,国库耗空,百姓流离,不知将有多少家庭破碎,多少生民涂炭!此非为解忧,实乃为我大明,埋下更大的祸根!”
这番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了每一个文官的心坎上。
说得太对了!
这才是真正心怀天下,体恤万民的储君该有的见地!
祝元丰没有停顿,他话锋一转,开始引经据典,从上古三皇五帝的德政,讲到前朝历代的兴衰教训。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辞藻华丽,逻辑严密。
在他的口中,宗室俸禄之所以会成为国朝的隐患,其根源,根本不在于制度本身,更不在于钱粮的多寡。
“非制度之过,乃人心之失也!”祝元丰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我皇室宗亲,本该为天下表率。然,饱暖思淫欲,安逸生懒惰。若宗亲德行有亏,不思进取,只知奢靡享乐,那即便有金山银山,亦有坐吃山空之一日!”
“故,解此局之关键,不在于皇兄所言之‘开源’,亦不在于削减俸禄之‘节流’。而在‘教化’二字!”
教化!
当这两个字从祝元丰口中吐出,整个文官集团,都像是被一道圣光击中,个个醍醐灌顶,如痴如醉。
这才是圣人之言!这才是治国之本!
祝元丰终于抛出了他与整个文官集团,苦思三日三夜,反复推敲打磨出来的“万全之策”。
“儿臣恳请父皇与皇祖母恩准,于京城设立‘宗学’!广邀天下大儒名士,为我祝氏皇族子弟,开蒙讲学!教之以礼,导之以德!让他们明白,身为皇室血脉,所肩负的,不是享受,而是责任!”
“再者,由礼部与宗人府牵头,颁行天下,制定一部《宗亲行为准则》!凡我宗室子弟,衣食住行,皆有法度。提倡节俭,惩戒奢靡!凡有德行高尚,为国分忧者,大加表彰,以为楷模!凡有违法乱纪,骄横跋扈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如此,以德化人,以礼束行。百年之后,我大明宗室,人人皆是知书达理,心怀家国之贤才!届时,宗室非但不是国朝之负累,反而将成为我大明最稳固,最可靠的基石!这,才是真正的万世之策!”
一番话说完。
整个太和殿,鸦雀无声。
祝元丰的策论,太过完美了。
它辞藻华丽,引经据典,充满了儒家治国的智慧与仁德。它听起来无懈可击,既彰显了皇室的仁厚,又为宗室的未来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充满了仁君的慈悲与远见。
龙椅之上,祝兴宗那张如同玄冰的面具,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
那不是赞许。
是比失望,更加深沉的绝望。
老大是个疯子。
这个老二,就是个骗子!
教化?
他竟然把一个足以在百年后让王朝财政崩溃的致命毒瘤,轻飘飘地归结于“人心不古,德行有亏”?
他提出的那些所谓的对策,设立“宗学”,颁布《准则》,不过是些不痛不痒,粉饰太平的表面文章!
他根本没有想过去解决问题!
他只是用了一堆华丽的辞藻,将那个已经开始流脓的巨大脓包,重新糊了起来!甚至还用金线在上面绣了一朵花!
这比老大的国贼之策,更加可怕!
因为,它更具欺骗性!它会让所有人都沉浸在虚假的繁荣与道德的自我满足之中,眼睁睁地看着那颗毒瘤,在华丽的遮羞布下,继续溃烂,直到彻底引爆,无可救药!
祝兴宗的心,彻底凉了。
珠帘之后。
林羽甚至都懒得再给出任何评价。
她只是重新端起了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水,轻轻地,吹了吹那根本不存在的热气。
这场戏,已经无聊到让她想打哈欠了。
死寂,被一声压抑不住的,带着哭腔的呐喊打破。
“圣人之言!此乃真正的圣人之言啊!”
内阁首辅张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老泪纵横,猛地从队列中走出,对着祝元丰的方向,重重地跪了下去!
“老臣为官四十载,从未听闻如此高瞻远瞩,仁德宽厚之策论!二殿下,有上古仁君之风!陛下,大明有此储君,何愁天下不定,万世不昌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成鸟,功德成仙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成鸟,功德成仙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