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府的书房内,日光透过窗棂斜斜洒落,落在案头堆叠的卷宗上,映得字迹愈发清晰。张无忌身着一袭月白色劲袍,墨色长发用一支温润的羊脂玉簪束起,衬得他面容愈发清俊温润。他刚处理完雍州春耕调度与燕云十六州的边防文书,指尖还沾着淡淡的墨痕,便听得门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
“进来。”他抬眸,声音平和,没有半分帝王的威压。
门被轻轻推开,一名身着青色布衣的男子躬身走入,身形挺拔,步履沉稳,虽作寻常侍从打扮,眼神中却透着几分江湖人的干练。此人本是豫州分舵的丐帮弟子,后来潜入应天府化作侍从,如今正是豫南分舵派来传递密保的密探。
他走到书房中央,单膝跪地,双手捧着一封封蜡的密信,语气恭敬:“拜见王上,王上圣安。”
张无忌放下手中的狼毫笔,抬手示意他起身:“起来说吧,一路从应天府过来,辛苦了。”他虽已是北明的明稷王,更是近两年传遍武林的至尊,丐帮、华山派、嵩山派、峨眉派、明教、武当派等各大名门正派皆对他倾心拥戴,可言语间依旧带着江湖人的随和,始终以“我”自称,未有半分倨傲。
密探起身,将密信奉上,说道:“回王上,属下此次前来,是奉丐帮长老之命,送来应天府与蜀地的最新消息。”
张无忌接过密信,指尖轻轻挑开封蜡,目光扫过信上内容时,神色依旧自若。他周身萦绕的北明万民气运,随着他的心意悄然流转,这份气运日渐深厚,本应让他周身帝王气象愈发迫人,可他将气息收敛得极好,若不是修为高深之人,根本察觉不到分毫,看上去就如一位寻常的江湖雅士。
他想起十年前,豫州洛阳城内,各大门派的总分舵便已扎根,这些年随着他建立北明、治理疆域,这些门派更是倾力相助,或传递情报,或协助戍边,成了北明稳固的助力。而他能同时得到武林与朝堂的双重拥戴,既因他的盖世神功,更因他仁厚的治理——轻徭薄赋、安抚流民,让百姓得以安居,也让江湖人看到了乱世中的安稳希望。
“朱元璋答应了明玉珍的条件,要与明夏签订盟约?”张无忌看完密信,轻声自语,语气听不出喜怒。他将密信放在案上,指尖在纸面轻轻敲击,“还提议三方休养生息,巩固边防,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密探补充道:“王上,属下在应天府打探到,西吴的将士常年征战,确实已显疲态,江南各地虽归了朱元璋,可民心尚未完全稳固,他此时暂缓北伐,也是情理之中。”
张无忌微微颔首,目光望向窗外北平府的街巷,那里人声渐起,一派安宁景象。“他想休养生息,稳固根基,我北明也正有此意。”他缓缓说道,“你回去转告丐帮长老,多谢他们送来的消息。另外,让各大门派的分舵继续留意应天府与蜀地的动向,若有盟约签订的具体时日,或是西吴、明夏的兵力调动,即刻报来。”
“属下遵命。”密探躬身应道。
“下去歇息吧,府中已备好食宿。”张无忌说道,语气平和。
密探再次躬身行礼,转身轻步退出书房,将房门轻轻带上。
书房内重新恢复宁静,张无忌拿起那封密信,又看了一遍。阳光落在他身上,万民气运与他的气息融为一体,内敛而深沉。他心中清楚,朱元璋与明玉珍结盟,看似是为了制衡北明,实则各方皆有盘算。而他身为北明君主与武林至尊,既要守护疆域内的万千百姓,也要维系武林各派的和睦,接下来的路,虽无需主动挑起战事,却也需时刻警醒,方能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
喜欢倚天霸业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倚天霸业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