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静静地听着这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愈发激烈而深入的辩论,从最初的案情陈述,到两派交锋,再到金融、技术、战略层面的延伸,直至首辅总结定调。
他的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表情,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时而锐利,时而沉思,手指在御座扶龙的龙首上,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敲击着。
他看到了老臣的忧国忧民,听到了少壮派的锐意进取,感受到了技术官员的务实保证,更领会了首辅统揽全局的深意与智慧。
当袁可立退回班列,朝堂中出现了短暂的安静,所有人都在等待御座上的皇帝发言。
天启皇帝朱由校(朱啸)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他缓缓抬起手,只是一个简单而舒缓的动作,却令百官屏息,连王承恩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众卿之所论,肺腑之言,利弊得失,朕已了然于胸。”他开口,声音平稳而有力,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
他的目光首先缓缓扫过曹思诚、李长庚、李邦华、毕自严等人,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肯定与安抚,“曹御史、李尚书、李阁老、毕学士,老成持重,心系国本民瘼,尔等所言风险与耗费,朕记下了。
战时后勤筹措,人事协调,确需慎之又慎,尔等与相关各部,需尽心竭力,杜绝虚耗,务求实效,此亦为征南成功之关键。”
随即,目光转向王在晋、林墨白、张国纪、徐光启、孙承宗、卢象升、赵承霄等人,语气转为无比的坚定,带着一往无前的决断:“然,王尚书洞察机先,力主把握战机;林墨白、张国纪、李长庚立足商脉流通,放眼长远之利,并提出切实可行之筹款助饷良策;徐先生、孙先生高瞻远瞩,首辅老成谋国,统揽全局,指明方向;卢象升、赵承霄,彰显军人胆魄,矢志为国前驱,誓言精诚团结!
尔等所言,方是开拓进取之见,谋的是帝国千秋之基业,图的是大明万世之强盛!当今之世,浩浩荡荡,海权之争,已是时代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大明,绝不能落后于这波涛之势!朕,意已决!”
最后三字,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九天雷霆,又如黄钟大吕,金铁交鸣:
“传朕旨意:”
王承恩早已准备好笔墨,深深躬身,凝神以待,准备记录这必将载入史册的决断。
“一、授定海侯、福建水师提督郑芝龙为‘征南洋诸番钦差大臣、总督南洋水陆兵马’,赐尚方宝剑,准其便宜行事,总揽前线一切军政事务,专事征伐!闽、浙、粤沿海水师及各卫所兵马,悉听调遣!遇紧急军情,可先斩后奏!”
“二、命定远侯、水师副帅赵承霄,为征南洋水师总统官,辅佐郑芝龙,统率南洋水师主力及全部新式‘龙吟’战舰;定倭伯钱知晏、靖倭伯孙景和,为水师先锋大将,各领一支分舰队,务必奋勇当先,破敌锐气!”
“三、命定国公卢象升,为征南洋陆军总统官,率天雄军三万精锐,并配属工兵、医疗、炮营等辅兵部队,合计四万余人,即日整备军械,启程前往福建漳、泉等处,汇合水师,苦练登陆作战,待命出击!”
“四、命工部、天工院,集中全力,成立‘征南军械保障司’,宋应星兼领司正,保障远征军所需之‘龙吟’舰、飞艇、新式火炮、火箭、弹药、医药等一应军械物资,优先配给,不得有误!并继续研发改进,务求器械之利,冠绝南洋!”
“五、命户部、兵部、工部,即刻会同皇家银行、皇家商会,就此次远征之详细进军方略、军费预算分摊、后勤补给线路、战后抚恤章程、以及设立南洋卫所等事宜,参照今日朝议所提各项建议,详加拟定,做成条陈,限期五日,呈报御前!不得延误!”
“六、由内阁牵头,拟旨昭告天下,尤其是东南沿海各省及南洋诸国:朕遣天兵,只为剿匪安民,护商保航,畅通海路,宣慰诸番。顺我者,当共享太平通商之利,受我大明庇护;逆我者,唯有雷霆毁灭之途,绝不姑息!勿谓言之不预也!”
六道旨意,条理清晰,权责分明,覆盖了前线指挥、军事构成、后勤保障、财政支持和政治宣示的所有方面,一套完整的战争机器和国家意志被高效地构建起来。
郑芝龙虽未在朝,但其职权已定。卢象升、赵承霄、钱知晏、孙景和等被点名的将领,激动地撩袍跪倒,甲胄与袍服摩擦作响,声音洪亮,带着无比的决心与荣耀感,齐声应道:“臣等领旨!必竭尽全力,荡平南海,扬我国威,不负陛下重托,不负天下万民之望!”
“退朝!”王承恩运足中气,高声唱喏,声音在殿宇间久久回荡。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之声再次如海啸般响彻殿宇,直冲云霄,比之初次,似乎更多了几分铿锵的铁血之气与昂扬的振奋之情。
朱啸起身,在一片震耳欲聋的万岁声中,缓缓转身,步履沉稳地步入御屏之后。
大明的南洋征战将伴随着这六道旨意,轰然启动,发出震耳的轰鸣。
这一次,兵锋所向,不再是陆地上的边关大漠,而是那片浩瀚无垠、充满机遇与危险、决定未来国运的南方海洋。
一场旨在彻底掌控南洋贸易航线、粉碎西夷觊觎、奠定帝国海权霸业的宏大远征,就此定策,无可逆转。
帝国的战舰与水师精锐,即将斩波劈浪,驶向那片注定要掀起前所未有惊涛骇浪的蔚蓝疆域,书写一段属于大明、也属于海洋的传奇。
喜欢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