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南郊,皇家农政司试验田。
天启八年,四月。北方的天空湛蓝如洗,万里无云,阳光慷慨地洒落,带着初春的暖意,却已能感受到夏日的蓬勃生机。广袤的田野不再是往年单一的麦浪金黄,而是铺陈开一幅前所未见的、令人心神震撼的丰收画卷!
一望无际的田垄上,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左侧,是成片成片低矮却枝叶繁茂的植株(土豆),泥土被拱起一个个小包,隐约可见下面饱满的块茎轮廓,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右侧,是爬满藤蔓、叶片肥大的作物(红薯),垄沟里,粗壮的块根(红薯)已经将泥土撑开裂缝,露出诱人的紫红色或淡黄色表皮。远处,一片挺拔如林的作物(玉米)迎风而立,植株高大,顶端雄穗摇曳,腰间鼓胀的苞谷(玉米棒子)包裹在翠绿的苞叶中,沉甸甸地垂下头,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和一种新粮特有的、混合着淀粉甜味的芬芳。田埂上,农政司的吏员、天工院的匠师、皇家商会的管事,以及数百名被招募来协助收获的农人,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喜悦!
“开——镰——喽——!”随着农政司司正徐光启一声洪亮如钟的呼喊(虽年迈,却精神矍铄),收获正式开始!
“哗啦啦!”农人们挥舞着特制的铁锹(挖土豆)和镰刀(割红薯藤),小心翼翼地翻开泥土!
“快看!好大的土豆!”
“天爷!这一窝怕是有七八斤!”
“红薯!这红薯比娃娃胳膊还粗!”
“玉米棒子!沉甸甸的!粒粒饱满!”
惊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一筐筐沾着新鲜泥土的土豆、红薯被抬上田埂,堆成小山!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被掰下,装进巨大的箩筐!那产量…远超所有人的想象!亩产土豆十五石(约1800斤)!红薯二十石(约2400斤)!玉米八石(约960斤)!这…简直是神迹!是足以养活千军万马、活民百万的“天赐神粮”!
------
田埂高处,临时搭建的观礼台。
朱啸身着玄色常服,负手而立,熔金般的眸子平静地扫视着下方震撼的丰收景象。身后,内阁首辅袁可立、次辅李邦华、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徐光启(兼)、皇家商会总督办张国纪等重臣,以及各部院官员、勋贵代表,皆肃立两侧。人群中,几位素来对新政持保留态度、尤其对“新粮”产量存疑的老臣(如礼部尚书某公、都察院某左都御史),此刻虽面露惊容,但眼底深处仍有一丝难以置信的怀疑。
“陛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礼部侍郎,张瑞图)颤巍巍出列,躬身道,“此…此等神粮,产量惊人,实乃老臣生平仅见!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臣…斗胆恳请陛下恩准,允臣等…亲自下田,收获半亩,以验真伪!若真如此…老臣…心服口服!再无半分疑虑!”
此言一出,几位同样心存疑虑的官员也纷纷附和:“臣等附议!恳请陛下恩准!”
朱啸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怀疑?好!朕…就让你们亲手打破这怀疑!
“准!”朱啸声音清朗,“诸卿有此求真之心,朕心甚慰!王承恩!”
“奴婢在!”
“即刻为诸位大人准备农具!划出…半亩土豆田、半亩红薯田、半亩玉米田!着农政司吏员从旁指导!朕…要亲眼看着诸位卿家…收获这‘天赐神粮’!”
“奴婢遵旨!”王承恩躬身领命。
片刻后,数十位官员(包括张瑞图等老臣,以及一些年轻力壮的官员)换上粗布短打,在农政司吏员的指导下,手持铁锹、镰刀、箩筐,带着几分新奇与忐忑,踏入田间!
起初,动作生疏笨拙。张瑞图老大人一锹下去,差点铲到自己的脚。几位养尊处优的勋贵,更是被泥土沾污了锦靴,眉头紧皱。但很快,在农政司吏员的耐心指点下,他们渐渐掌握了要领。
“嘿哟!”一位年轻御史奋力一锹,翻开泥土,露出下面一串硕大饱满的土豆!“嚯!真…真大!”他惊喜地叫道。
“快看!我这窝红薯!”一位户部郎中小心翼翼地扒开藤蔓,挖出几个比拳头还大的红薯,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这玉米棒子…好沉!”一位兵部主事用力掰下一个玉米棒子,掂量着分量,啧啧称奇。
汗水浸湿了他们的鬓角,泥土沾满了他们的衣襟,但最初的笨拙与不适,很快被收获的喜悦与震撼所取代!一筐筐沉甸甸的土豆、红薯、玉米被他们亲手挖出、割下、掰下,抬到田埂上指定的区域!
当半亩土豆田、半亩红薯田、半亩玉米田的收获物,分别堆成三座小山,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观礼台…沸腾了!
“天啊!这…这半亩土豆…怕有七八百斤!”
“红薯…怕是有上千斤!”
“玉米…也有四五百斤!”
“这…这还只是半亩啊!若是一亩…两亩…百亩…万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