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徐光启,领旨谢恩!”徐光启平静地躬身,声音沉稳有力,仿佛刚才的指责不过是清风拂面。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那份对自身信念的执着,清晰可见。
“臣张国纪,领旨谢恩!”张国纪也踏前一步,深深一揖。他脸上带着商人特有的沉稳,甚至一丝谦卑的微笑,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坦然和不容置疑的忠诚。“老臣惶恐,然为国效力,万死不辞。”
李邦华面色复杂,眼神在袁可立的刚烈和张国纪的沉稳间扫过,最终也深深躬身:“臣…李邦华,领旨谢恩。”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却也表明了立场。
新内阁,便在血与火的危机中,在帝王的雷霆手段下,在旧势力的惊恐与诅咒中,正式登上了大明权力舞台的最中央。
文渊阁,昔日内阁值房。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陈腐的墨香和清淡的烟雾,而是紧张、焦灼,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气息。门外,肃立着数名身着便服却眼神锐利的龙鳞卫,无声地宣告着此地的特殊。值房内,新任首辅袁可立端坐主位,次辅李邦华、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武英殿大学士张国纪分坐两侧。数名精干的中书舍人(皆是新选帝党成员)屏息凝神,随时待命。
“报——!辽东八百里加急!”
“报——!宁远总兵满桂急报!”
几乎同时,两份染着汗渍和尘土的军报被呈送进来,如同两块烧红的烙铁,扔进了刚刚开始运转的新机器。
袁可立一把抓过孙承宗的密报,迅速扫视,老将军的字迹力透纸背:“据多方探报,建奴诸部异动频繁,粮秣集结,恐待化冻之后,大举叩关!宁远存粮告罄!将士棉衣单薄,火药奇缺!请中枢速调拨粮秣、冬衣、火药!十万火急!”
满桂的急报则字字泣血:“祖大寿部因积欠饷银三月,军心浮动,昨日悍然索饷哗变!虽经末将弹压暂息,然怨气未平,军心不稳!随时可能复燃!请陛下、内阁速发饷银,以安军心!否则辽西危矣!”
危机!前所未有的危机!建奴的屠刀悬顶,内部的火药桶已冒烟!
“李尚书!”袁可立的声音没有丝毫慌乱,沉稳如磐石,带着首辅的决断,“即刻以兵部名义行文登莱总兵杨国栋、天津总兵王洪!着其各抽调精兵两千,火器营一哨,整装待发!由龙鳞卫指挥佥事周镇海部,押运首批粮草(从通州仓强征调拨)一同北上!十日内,必须抵达宁远城下!延误者,军法从事,斩!”
“张国丈!”袁可立目光转向张国纪,“皇家商会所有盐引、茶引,即刻作为抵押,与徽商总会、晋商(清洗后残余但尚可合作者)谈判,换取现银五十万两!务必在五日内交割!由龙鳞卫‘隐鳞营’精锐押送,取道隐秘路径,密送宁远,交满桂、孙督师处置!同时,以商会名义,不计代价,高价收购江南富户存粮!组织船队,走海路(避运河冰冻),直发登莱,由登莱转运辽东!”
“徐阁老!”袁可立看向徐光启,“天工院库存之新式‘破虏铳’三百支,火药五千斤,棉衣三千套,优先调拨辽东!命天工院即刻清点装车,由龙鳞卫护送,随粮队一同北上!另,速从京畿皇庄调拨土豆、甘薯种粮五千石!命农政司选派精干吏员,携《天工图谱》及种植要诀,随军北上!于辽西择安全之地,即刻屯田试种,以解长久粮困!”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切中要害,没有推诿,没有扯皮。张国纪闻言,二话不说,起身对袁可立一拱手,直接走向偏厅——那里,早已等候的徽商代表正焦灼不安。徐光启沉稳点头:“下官即刻去办!”转身便对身边的中书舍人快速口授命令,那人飞也似的冲出门,直奔天工院。
李邦华被这雷霆般的效率震了一下,稍顿后,也迅速提笔:“下官领命!即刻行文各镇!并拟旨申饬祖大寿,言明饷银已在途中,令其务必安抚军心,戴罪立功!若再生异动,定严惩不贷!同时,”他看向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心腹小太监,“请王公公以监军身份,密令龙鳞卫在辽将官,严密监控祖大寿部一切动向!有异动,即刻密报!”
值房内,指令的下达、人员的进出、文书的传递,快而不乱,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咬合转动。袁可立亲自提笔,将内阁对此事的处理意见(票拟)迅速写好。但他并未按常规流程交由中书舍人下发六科审核,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巧的黄铜钥匙,打开一个置于案头的特制玄铁密匣,将票拟郑重放入,盖上首辅银印,再以特制的火漆封口——那火漆印纹,赫然是一个独特的龙鳞图案。
“来人!”袁可立沉声道。
门外龙鳞卫应声而入。
“将此密匣,急送通政司‘帝党秘折’专房!加‘帝党秘折’火漆封印!任何人不得拆阅,直呈御前!”(这道命令,彻底绕过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建立了直达皇帝的高效决策通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