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影视行业中,关于武打戏份的拍摄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据业内统计,超过六成的演员在拍摄非面部特写的武打镜头时,会选择使用专业武替完成高难度动作。
这种现象引发了圈子里持续多年的争论。
以效率为先的实用派导演认为,只要最终成片效果出色,适当使用武替无可厚非。
“观众要的是精彩的打斗场面,不是演员的吃苦精神。”
某商业片导演坦言,“用专业武替反而能缩短拍摄周期,降低超支风险。”
而坚持实拍原则的艺术派导演则对此深恶痛绝。
“武打戏是角色塑造的重要部分,演员连这点苦都不肯吃,还谈什么塑造角色?”
一位以动作片见长的导演愤慨道。
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在资本的压力下,不少导演不得不向流量妥协,接受某些“娇贵”演员的替身要求。
白叙雯在这件事上展现了难得的中立、理性态度。
她曾在电影论坛上提出着名的“三层次判断法”:一看动作危险系数,二看演员身体条件,三看角色塑造需求。
“如果是简单的过招戏份还坚持用替身,那确实说不过去。”
她举例道,“但像一些高难度、高风险镜头,如果强行要求演员本人亲自上阵反而是对整个剧组的不负责。”
这种务实作风使她在业内赢得“最懂平衡的导演”的美誉。
在她之前拍摄《春风不度》的时候,她既坚持让三位主演完成90%的武打戏份,又在某些特技镜头中启用了专业武替。
“我们要对投资方负责,更要对演员的安全负责。”她这样解释自己的决策。
不过在她这里也有例外,比如谢折卿。
在片场临时搭建的休息棚里,白叙雯将谢折卿拉到一旁,刻意压低了声音:
“折卿啊,待会拍完几个关键的正脸特写后,高空威亚部分要不要让替身上?”
她皱着眉头看了眼五米高的金属架,“今天这场戏足足有八个高空武打镜头,你的身体……”
谢折卿闻言微微一怔,随即展颜一笑。
阳光透过棚顶的缝隙洒在她脸上,映出眼底坚定的光芒:
“白导,您知道的,《刃间香》这部作品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她轻轻揉了揉胸口,“这些动作我特训了1个月呢,肯定没问题的。”
白叙雯深深看了她一眼,突然想起六年前拍《刃间香》第一部时,这个当时还是二、三线的小姑娘也是这样倔强。
她长叹一声,重重拍了拍谢折卿的肩膀:
“你啊……行吧,但必须答应我,感觉撑不住就立刻喊停。”
“这是我作为演员的本分。”
谢折卿认真整理着戏服的束带,手指虽然有些微微发抖却依然系出一个漂亮的结。
当最后一个高空镜头通过时,谢折卿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她借着威亚的支撑微微仰头,夕阳的余晖洒在她汗湿的额头上——这场持续六个小时的高空武戏终于圆满完成了。
站在模拟鳄龟背甲弧度的金属架上拍摄,对演员的平衡感和走位精准度都是极大的考验。
三人经过数十次的排练预演,在正式拍摄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默契。
林盛轩每次落脚都精准踩在支架的凸起处,冷疏墨的剑招在倾斜的平面上依然行云流水,而谢折卿的每一个转身都恰到好处地避开了镜头死角。
“完美!”
白叙雯盯着监视器连连点头,“A机位再保一条,B机位可以过了!”
当各个角度的镜头都达到预期效果,每个机位仅补拍两条备用素材后,整个片场都在等待那句珍贵的——
“过!”
随着导演的宣布,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
威亚组的老师傅们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像对待珍贵瓷器般小心翼翼地操纵着滑轮系统。
三根主钢索缓缓收缩,将演员们平稳地从五米高的架子上吊起,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后轻轻落在地面铺设的缓冲垫上。
早已准备就绪的各组工作人员迅速围上前去。
化妆师第一时间检查演员的妆容完整度,服装师开始拆卸繁复的威亚衣扣件,而场务则贴心地递上温热的毛巾和功能饮料。
“卿姐,喝点吧。”
助理小乐眼疾手快地接过刚卸下的威亚装备,另一只手及时递上红色保温杯。
杯子里是谢折卿每天都要喝的中药,温度刚好。
谢折卿甩了甩被勒得发麻的手臂,接过杯子浅浅抿了两口,便递回给小乐要另一个蓝色的保温杯,赶紧再喝两口白水冲淡一点苦味。
温水润过喉咙的瞬间,她才发现自己嗓子干得厉害。
“谢谢小乐。”
她将杯子递回去时,指尖还在微微发抖,却依然记得拧紧杯盖——这是多年片场养成的习惯,怕杯内液体洒了影响道具。
另一边,完成戏份的林盛轩已经换回常服,正笑着跟工作人员一一告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冰山影后她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冰山影后她不对劲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