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又问:
“今天那些大臣可有什么动作?”
今天他特意让锦衣卫盯着朝中那帮人,看看谁想跳出来阻他,这些人就是他要动的第一批。
“回陛下,内阁次辅刘一燝、辅臣韩爌、兵部尚书张鹤鸣、刑部尚书黄克赞、御史冯三元等三十余人去了京营。”
朱由校听了,心里暗笑。自己刚出一趟宫,居然来了这么多人想管他,看来是真太闲了。
他下令:
“名单待会呈上来,你先退下。”
“臣告退!”许显纯应声离开。
朱由校闭眼歇了会儿,睁开眼喃喃自语: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人间不值得呢?”
一旁的王朝辅不敢作声。
--------
乾清宫内,朱由校正穿戴好盔甲,准备去南海子骑马。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进来,跪地禀报:
“皇爷,内阁和六部的大臣都来了,说有急事要面奏!”
朱由校心知肚明他们为何而来。若他开始掌握军权而群臣毫无反应,那才怪了。
他叹了口气,放弃遛马的打算,也没换衣,直接穿着盔甲就出了门。
“宣他们来西暖阁见朕!”
西暖阁。
大殿上,内阁与六部官员望着身穿银甲、端坐龙椅的朱由校,一时愣住。最先回过神来的是内阁首辅方从哲。
“臣恭请圣安!”
“臣等恭请圣安!”
朱由校轻轻一笑,语气温和地说道:
“朕安,平身。”
他顿了顿,又问道:
“诸位爱卿如此急切求见,可是遇了难决之事?”
韩爌率先开口:
“陛下昨日是否出宫?”
朱由校未答,反倒笑着反问:
“刘师傅的消息倒是快,不知是哪位祖宗告知的?”
说着,他扫了一眼站在暖阁旁的太监们,目光如刀,令他们背脊发凉。
群臣沉默不语,因皇帝已默认了此事。
韩爌再度上前:
“陛下为何如此打扮?莫非又要出宫?”
他们实在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为何又穿上了盔甲?难道又要外出?
韩爌继续劝道:
“陛下乃一国之君,怎可日日披甲戴胄?这不合礼制。古往今来,哪有天子披挂上阵治理江山?”
朱由校平静答道:
“朕不过出宫一趟,众卿如此紧张作甚?三日后将举行大朝会,届时朕会宣布一事,便是昨日所办。”
他心中清楚,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刀子未利,替罪之人也未找好。
周嘉谟又问:
“那陛下今日是要再出宫?”
朱由校眉头微皱。这年头还真有人不怕死。等朝会那天,先从你吏部动手。
昨日刚从内帑掏了银子,他正琢磨着怎么补回来。
“三日后便知。”
说罢,转身离开,不再多言。
他不愿与这群人多费口舌,讲来讲去,毫无意义。
皇帝这一走,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皇帝始终未给出明确答复,只得回值房等待。
回到乾清宫,朱由校立刻召见许显纯。
“你手下可有可用之人?”
许显纯跪地回禀:
“臣下有两名总旗,胆识过人、行事缜密,且忠心不二,一名杨寰,一名孙云鹤。”
朱由校沉思片刻,这二人正合他意。
“王伴伴,传旨,升杨寰、孙云鹤为锦衣卫千户,命杨寰率部入宫。”
“你去盯紧那些文官,尤其是东林党人,把他们的把柄查清,呈报于朕!”
交代完毕,朱由校翻身上马,直奔南海子而去。
天启朝的第一滴血,即将落下。
值房中,群臣焦急等待。人人都在想,这位年轻的皇帝,与先帝、神宗皆不相同,今后该如何应对?
内阁与六部官员一回宫,左都御史张问达便急切地问出声来。
“皇上昨天出宫的事,查明白了没有?”
这已是文官们最后的底线。皇上做什么都行,但凡要插手军队,便是触了所有士大夫的眉头。
“皇上说三天后开大朝会,到时自会说明。”
内阁首辅方从哲语气平淡地回应。
“皇上昨日离宫,恐怕与军伍脱不了干系,不然也不会遮掩。”
御史冯三元语气坚定。
中书舍人汪文言点头附和:
“说得是,只怕等大朝会之时,一切早已定局。我们得在皇上动手前先发制人,才算是良策。”
众官员纷纷点头称是。
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咬牙说道:
“再这样下去,又是一个武宗皇帝。”
众人一听,心头更紧。再来一个武宗,谁能受得了?
内阁次辅刘一燝开口:
“现在大家还是先回去,三天后朝会,届时一齐上奏,眼下只能再等三日。”
“刘公所言极是,也只能如此。届时我定第一个出面。”
御史杨涟说道。
值房中的大臣陆续散去,都等着三天后的大朝会,向皇帝发难。
……
南京
明孝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