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城的黄昏浸在血色里。
秦陨站在中央熔炉前,晶体化的右臂残端插进控制台,与星火能量直接共鸣。三天前的战斗留下了太多伤痕——城墙上紫黑色的腐蚀痕迹如溃烂的疮疤,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金属锈味。他的异色瞳穿透数据流,看到更深的创伤:星淬炉的核心管道布满细微裂痕,能量输出效率下降了19%。
第七块残骸确认逃逸。
青璇的声音像砂纸摩擦。她的真灵之瞳布满血丝,右眼的星形疤痕变成了暗红色。全息沙盘上,七个光点如瘟疫标记般散布在星图上,最远的已经越过天狼星系边界。这些幼体残骸很特别——监测显示它们不再盲目游荡,而是有目的地向特定坐标移动。
它们在汇合......
这个发现很致命。星璇的银发失去了往日光泽,枯草般披在肩头。她的指尖划过星图,将七个光点连线——形成的图案令人毛骨悚然:一个倒置的五芒星,每个顶点都指向某个古老的星盟遗迹。最中央的交汇点,赫然是初代圣殿的废墟。
主宰在重组网络。
这个判断很准确。据典籍记载,初代圣殿下方埋着星火之门的原型机,虽然早已损毁,但残留的架构仍是完美的能量节点。若让主宰残骸在那里重组,后果不堪设想。
拦截方案?
这个议题很紧迫。军事会议上,摇光的晶体身躯咔咔作响,表面的修补痕迹如蛛网蔓延。他调出的战力对比很残酷——熔炉城现有兵力仅够同时拦截两处残骸,而最乐观的估算也需要三支队伍才能确保摧毁一块残骸。
需要新武器。
这个需求很明确。秦陨的视线转向实验室方向,那里正在分析从战场带回的幼体组织。研究结果很震撼——那些紫黑物质已进化出星火抗性,常规净化手段效果锐减。但转机也很意外:在幼体残骸内部,发现了某种蓝色结晶的残留物。
星泪的印记......
这个发现很珍贵。首席研究员的声音因兴奋而颤抖:残骸在被星陨攻击时,吸收了微量星泪能量。这些能量如毒素般滞留在内部,形成了薄弱点。
这个弱点很微妙,但足够关键——若能将星泪结晶制成定向毒素,或许能精准破坏残骸结构。这个灵感来自自然界的蜂毒,以小博大。
制造周期?
这个疑问很现实。工程团队给出的答复令人窒息——即使全力运转,新武器也要五天后才能量产。而据轨迹测算,残骸最迟三天后就会抵达圣殿废墟。
兵分两路。
这个决策很果断。秦陨亲自带队拦截最近的两块残骸,为实验室争取时间;同时派出速度最快的侦察舰,在圣殿废墟布置监测网络。这个安排很冒险,但别无选择——必须掌握主宰重组的第一手情报。
出发准备。
这个命令下得很急。秦陨走向装备区,新打造的战甲正在等待主人。这套装甲很特别——通体由星泪合金锻造,表面蚀刻着与碎片同源的星纹。最引人注目的是右臂接口,那里预留了晶体残肢的接驳槽,能将星火能量直接导入武器系统。
能承受吗?
这个担忧很合理。医师的扫描显示,秦陨的星脉网络如过度拉伸的弓弦,随时可能断裂。但他没有犹豫,将残臂如钥匙般插入装甲核心。接驳的刹那,剧痛如高压电流贯穿全身——装甲不是被动防护,而是主动与使用者共生,如同第二层神经网。
匹配度91%。
这个数值很惊人。工程师们面面相觑,正常星武者能达到70%已是极限。秦陨的异色瞳微微收缩,看到更深层的共鸣——装甲内部的星纹正与他的星脉同步脉动,如同两个齿轮完美咬合。这个融合很痛苦,但也很强大,仿佛残缺的肢体获得了新生。
测试武器。
这个环节很关键。新型发射器形如臂铠,能将星泪结晶如子弹般加速到亚光速。试射场上的靶子是块幼体残骸样本,当蓝光命中时,紫黑物质如被滴入强酸的牛奶般瞬间凝固,随后如沙塔崩塌。
有效射程?
这个参数很重要。据测算,最佳杀伤半径在三公里内,超过这个距离结晶会因摩擦损耗而失效。这个限制很致命,意味着使用者必须近身作战,而幼体残骸的污染半径就有五百米。
足够了。
这个回应很平静。秦陨活动着装甲右臂,晶体与金属的接缝处流淌着蓝白微光。他的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突击队——三十名精锐战士,每人配备三发蜂刺弹和简易净化护符。这支队伍很精悍,但也很单薄,如同用银针去刺杀猛犸。
黎明时分,两支小队如银箭离弦。
秦陨带领第一队直奔西北方的陨石带,据追踪显示,2号残骸正在那里休整。航行很顺利,但当接近目标时,异变突生——陨石带的轮廓在视野中扭曲,如同透过沸水观察的景象。这个异常很危险,说明残骸已经具备局部规则修改能力。
减速,静默模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陨星武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陨星武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