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的笑声快把天掀了,有个老奶奶笑得直抹眼泪,指着三糙子说:“憨货哟,你们这是造鼓呢,还是给咱演杂耍呢?”三糙子也不气了,蹲在地上跟着笑,笑得直拍大腿:“杂耍也得演好!咱再改!”
后来他们总算琢磨出了门道。麻姑说:“我娘纳鞋底,线拉得越紧,针脚越结实,鼓皮是不是也得这样?”她找来细麻绳,把鼓皮缝在鼓腔边缘,一针一线地勒紧,缝得比自己的鞋底还密实。大力受了踩钉子的教训,琢磨出用木楔子一点点把鼓皮顶紧,顶一下敲一下,直到声音“咚咚”带了颤音。阿凿呢,他不再琢磨北斗七星了,而是盯着鼓皮上的纹路,把铜钉顺着纹路钉,说这样“力气能顺着纹路走”。
最绝的是三糙子,他盯着鼓腔上那个被阿凿劈裂的缝,突然一拍脑袋:“咱给这缝留着!说不定声音能从这儿钻出去,更响!”他找了块薄铜片,顺着裂缝嵌进去,用铜钉固定好,说这叫“响口”。
又过了三天,第二面鼓成了。这次三糙子没敢大张旗鼓,只叫了几个徒弟在院里试敲。他抡起鼓槌,心里默念着“别出岔子”,一槌下去——“咚——”
那声音,洪亮得很,震得院墙上的草都晃了晃,连远处正在磨兵器的铁匠都探出头来。三糙子眼睛亮了,又连敲了几下,“咚咚咚”,声音越来越响,带着股子冲劲,震得人耳朵嗡嗡的。
“成了!真成了!”徒弟们跳起来欢呼,大力抱着阿凿转了三个圈,把阿凿的草帽都甩飞了。三糙子提着鼓槌,咧着嘴笑,露出两排沾着木屑的牙,突然想起什么,朝着轩辕帝的营帐方向喊:“黄帝!咱的鼓成了!比打雷还响!”
结果喊得太急,一不留神把鼓槌又抡到了鼓上,这次没敲在鼓面,敲在了嵌着的铜片上——“当啷!”
清脆的响声混着鼓声,像有人在旁边敲了下铜锣。刚跑来看热闹的人群又是一阵笑,轩辕帝走过来,用手指敲了敲鼓面,又摸了摸那个铜片“响口”,笑着说:“你们这群憨货,还真能折腾出花样。这鼓好,不光响,还带个‘铜铃铛’,行军时敲起来,又能助威,又能当信号。”
后来这批鼓跟着轩辕帝的军队出征,真就派上了用场。打起仗来,“咚咚”的鼓声混着“当啷”的铜片响,又威风又热闹,据说蚩尤的兵第一次听见,还以为来了支又会打仗又会唱戏的队伍。
现在祠堂里还挂着块当年的鼓皮碎片,边缘的针脚歪歪扭扭,上面还有个小小的铜钉眼。守祠堂的老人总说,那上面不光有牛皮的纹路,还有宫束班那群憨货的笑声——你仔细听,仿佛还能听见三糙子抡着鼓槌,红着脸喊“别笑了,再笑鼓都不好意思响了”呢。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艺之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